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测试题一、选择题 1.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 有发光、发热现象 B. 有气体逸出C. 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D. 有新物质生成 2. 课堂上老师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燃烧,生成了白色粉末状固体 B.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C.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D.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雾 3. 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 D.作出结论4. 把氯化钠固体装入试管中,应该()A. 用镊子 B.用玻璃棒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5. 实验时,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A. 量筒 B. 锥形瓶 C. 试管 D. 烧杯6. 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腐蚀性 B.可燃性 C.稳定性D.光泽7. 下列空气的成分中按体积分数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A. ③①④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D. ①②③④8. 人类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 煤炭燃烧 B.增加汽车使用量C.燃放烟花D. 植树造林9. 氧气变为液态氧()A. 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变了B. 构成氧气的微粒之间间隔变了C. 构成氧气微粒的化学性质变了 D. 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10.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 质量和体积的大小 B.运动形式和间隔的大小C.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可分 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11. 下列实验操作过程,符合操作规定的是()A.清洗试管时应直接向试管内注入水,不必倒掉废液B.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刷洗试管C.清洗试管时,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洗涤后的玻璃仪器很透明,说明就洗干净了12. 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微粒是()A. 质子 B.中子和电子C.质子和中子 D.质子和电子13.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 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 水和冰的混合物,雨水C.氧气,二氧化碳 D.生锈的铁钉,纯净的矿泉水二、填空题1. 一般来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在自然界里,既有消耗氧气的过程,也有产生氧气的过程,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 1)消耗氧气 : 。( 2)产生氧气 : 。2.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 b.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