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测及报告要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预防保健科梅毒诊断标准:疑似病例病史、临床与实验室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病史流行病学史性接触史;或性伴梅毒史生母梅毒史诊疗史首次诊断过去无梅毒诊断与治疗史首次诊断临床特征症状体征硬下疳二期梅毒疹2年以上病程,皮肤粘膜、内脏器官损害无症状,无体征胎传梅毒症状与体征;但一半以上无症状,无体征实验室检测暗视野查TP未做未做--未做非特异性:RPR/TRUST阳性阳性阳性阳性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的4倍,低不排除特异性:TPPA/ELISA未做未做未做未做未做梅毒诊断标准:确诊病例病史、临床与实验室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病史流行病学史性接触史;或性伴梅毒史生母梅毒史诊疗史首次诊断过去无梅毒诊断与治疗史首次诊断临床特征症状体征硬下疳二期梅毒疹2年以上病程,皮肤粘膜、内脏器官损害无症状,无体征胎传梅毒症状与体征;但一半以上无症状,无体征实验室检测暗视野查TP未做未做--未做非特异性:RPR/TRUST阳性阳性阳性阳性滴度等于或高于生母的4倍,低不排除特异性:TPPA/ELISA阳性阳性阳性阳性阳性梅毒诊断标准:确诊病例病史、临床与实验室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病史流行病学史性接触史,或性伴梅毒史生母梅毒史诊疗史首次诊断过去无梅毒诊断与治疗史首次诊断临床特征症状体征硬下疳二期梅毒疹2年以上病程,皮肤粘膜、内脏器官损害无症状无体征胎传梅毒症状与体征;但一半以上无症状,无体征实验室检测暗视野查TP或TP镀银染色镜检阳性阳性--阳性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与结果解释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抗原检测:确诊–梅毒螺旋体(TP)镜检:暗视野、镀银染色–核酸检测–免疫荧光抗体检测TP抗原•抗体检测:结合病史与临床诊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脑脊液检查:VDRL/RPR,TPPA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使用的抗原心磷酯梅毒螺旋体检测抗体反应素TP-IgG抗体产生时间5-7周4周试验方法VDRL、USRRPR、TRUSTTPPA,TP-ELISA,快速法(胶体金),化学发光法(CLIA/CMIA),WB(免疫印迹),FTA-ABS,TPHA试验性质非特异性试验,不具确认作用特异性试验,具有确认作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2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检测需要在成年人中不需要仪器要求梅毒水平旋转仪:100±5转/分,8分钟;环境温度:23-29℃TPPA使用微量振荡仪:2分钟,4挡;37℃,2h;使用U型孔板(不能为V型孔板)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3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临床意义评估梅毒活动性损害状况如果阳性,表明有过梅毒感染,但无法识别过去感染,还是活动性感染滴度高,表明损害更大;滴度低并不表明没有梅毒如果阴性,表明无梅毒感染;或处于窗口期,1-3个月后再次化验滴度改变4倍或稀释度改变2倍具有临床意义即使梅毒治愈后,也呈阳性,通常终身不阴转。对于后天梅毒其滴度与病情活动关系不大,不用于评估治疗效果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4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临床意义检测滴度评估治疗效果,治愈后血清可转阴。但也可出现血清固定,低滴度不转阴目前临床上一般将TPPA作为金标准,如果TP-ELISA阳性,或化学发光法阳性,为慎重起见,最好再次使用TPPA检测,如TPPA为阴性,判为阴性不能依据滴度对梅毒进行诊断,认为滴度高(≥1:8)就是梅毒,滴度低(<1:8)就不是梅毒如果TP-ELISA阳性,RPR阴性,须进一步使用TPPA检测。如TPPA阴性,则排除梅毒,TP-ELISA为假阳性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5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临床意义同一患者进行连续的血清学检测需采用同一试验,并在同一实验室进行TPPA无法鉴别雅司、品他、地方性梅毒对于早期梅毒、晚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可出现阴性结果在治愈的一期梅毒患者中,约15%-25%在2-3年后TP血清试验可阴转可发生生物学假阳性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但滴度低)TPPA确认试验与HIV确证试验不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6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血清固定在充分治疗后RPR也可不阴转,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