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红线虫生物特性及生活习性颤蚓

红线虫生物特性及生活习性颤蚓_第1页
1/28
红线虫生物特性及生活习性颤蚓_第2页
2/28
红线虫生物特性及生活习性颤蚓_第3页
3/28
红线虫生物特性及当活习性4.1.1 天津地区红线虫种类鉴定我们发现的水中 “红线虫” 经过我们自己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鉴定,均为同一品种 (见图 4-2,属环节动物,为淡水寡毛类颤蚓科两栖动物,科学名称为淡水单孔蚓,喜潮湿土地和生活污水中生存,主要生存在我国几个南方的省份(见图 4-1)。这与深圳及国外一些城市等地区发现的摇蚊幼虫有本质的区别摇蚊幼虫体长较短,是摇蚊的一个生长阶段,属蛾类。 因此它们是两类动物。淡水单孔蚓在天津地区河道和水库调查中没有详细记录,应该在水体中不属于优势种。4.1.2 生物学特性4.1.2.1 形态特征如图 4-2,淡水单孔蚓正常身体颜色为红色,个别是浅白色,这主要由于生殖带以及背部的血管在表面,造成体节微红。淡水单孔蚓成虫身体圆长,体长约l.5-5.0cm ,分节,有68 一 96 个环状体节, 体节之间较深的沟称为间沟(或节间沟 ),较浅的沟称为体环(或体环沟 )。淡水单孔蚓疵足已经退化,没有眼点、 触手以及触条等。 在淡水单孔叫身体背面没有发状的刚毛,但有钩状刚毛;腹部也只有钩状刚毛,只是数目远远少于多毛类。刚毛3-5 条为一束,分 2 叉,远叉细短,单尖的或可在II 节腹刚毛束中见到。4.1.2.2 生物特点淡水单孔蚓在接近身体表面的皮肤下分布有许多稠密的微血管。当血液流经皮肤时血红素很容易与氧结合,同时也很容易与二氧化碳分离,这种通过体表的气体扩散进行呼吸的方式称之为皮肤呼吸。 淡水单孔蚓在缺氧环境中会拉长身体以通过改变身体表面积来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来完成这种呼吸作用获得足够的氧。但虫体体表必须保持一定的湿润,才能使气体进行有效地交换。皮肤干燥时无法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引起窒息死亡。淡水单孔蚓前端较粗,腹面有口,后端较细,末端开口为肛门。围口节是口后的第一节。小肾管作为虫体的排泄器官包括体壁小肾管、咽头小肾管、隔膜小肾管。小肾管多而微小,每个体节都有几百个。生殖系统位于淡水单孔蚓的腹面,输精管较短,呈膨管状,从接输精管一端开始至其长度的2/3 处有分散的前列腺细胞,然后通过狭窄部分连接第二膨部。最后左右两雄性器官共同通入交配腔,并从腹面的单一雄孔通出。左右两个筒状受精囊管汇合形成单一的受精囊孔,开口于IX/X 节间腹中线处。淡水单孔叫无生殖毛目‘体腔球丰富。淡水单孔蚓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外周神经、交感神经等组成。主要由感觉神经兀和运动神经兀传送简单的反射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红线虫生物特性及生活习性颤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