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日本与东盟合作框架协议

日本与东盟合作框架协议_第1页
1/3
日本与东盟合作框架协议_第2页
2/3
日本与东盟合作框架协议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摘要:1997 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东亚地区掀起一股谈判和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热潮。继中国和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区文件后,日本与东盟也签署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比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贸易地位、优势及合作模式、面临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和日本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JAFTA);区域经济合作 随着 CAFTA 与 JAFTA 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其进展态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此基础上,将 CAFTA 和 JAFTA 联系起来,就其差异性进行深化的比较分析。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比较分析 1.贸易地位不同。长期以来,日本与东盟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金融与文化等领域建立了多层次的关系,而中国在 1997 年金融危机后才着手与东盟建立关系。日本是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而对中国来说双方都不是各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1993 年以来东盟与日本、中国、欧盟、美国之间的总体贸易情况。1993 年,日本、美国和欧盟是东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各自的贸易额约为当时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 7~9 倍。而从 2024 年开始,东盟与各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东盟前两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和日本,其贸易额增长并不明显,十年期间仅增长了 30%~50%左右,而东盟和中国的贸易额在同一期间增长了近 6 倍。 东盟和日本的贸易起伏波动很大:双方的贸易额从 1995 年开始下降,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下降幅度最大,虽然 1999 年后有所恢复和增长,但是从 2000 年后又开始下滑。2024 年开始进入缓慢的恢复调整时期。据此可以看出,由于受本国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对东盟的贸易地位相对下降。 而东盟与中国的贸易进展平稳,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从 1993—2000 年贸易额平稳增长,只是在 1997—1998 年金融危机时有所下降,但是跌幅很小,并不影响总体进展趋势。1999 年后进展势头明显,贸易额在三年内翻了一番。据统计,15 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以年均约 20%的速度增长。 东亚内部一直存在着区域经济合作“主导国”之争,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带领和协调东亚各国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国家。近 100多年来,日本一直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经济主体;1985 年以来,东亚经济形成了以日本为技术和资本领先国家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日本与东盟合作框架协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