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节络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一、理论要点络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主要认为在络合物中,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位体之间不仅以静电作用相互作用着,而且往往有量子力学效应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即往往在中心离子或原子与配位体之间有共价键的生成。二、类型共价键:常见的有、键①n(满) d (空轨道 ) 接受电子键②n、(满) d (空) 接受电子正常配键③(空)d(满)授予电子反馈键①、③同时存在,称为电子授受键,即为键+反馈键,同一配位体中,①、②不同时存在。三、络合物的成键情况1、M-L 间的键成键情况2、M-L 间的键分裂能值大小与配体和中心原子之间键及键的成键效应有关。若配体为强的电子给予体,形成L→M配键,则分裂能减小,故卤素离子等是弱场;若配体为强的电子接受体, 形成 M→L配键,则分裂能增大, 故 CN-,CO,NO2等是强场;而 NH3、H2O等分子与中心离子只能形成键,不能与 M形成键,所以是中间场即中场: NH3、H2O 只有键 Fig3.1 强场: CN-有* 高能 Fig3.3 弱场:卤素、有成键 Fig3.2 3、M-L间σ -π 键(1)、羰基配合物中的σ -π 键a. M与 L 之间的 σ 键和反馈 π 键,合称为 σ -π 键,也称为电子授受键。中心金属与配体之间σ 键和反馈π 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σ 键的形成,使中心原子2 的电负性增加,有利于反馈π 键的形成;而反馈π 键的形成(LM ),使中心原子的负电荷减少,由利于中心原子接受电子,形成σ 键。b.协同效应:σ 键形成( M←L),中心金属M电负性增加,有利于反馈π 键的形成反馈 π 键( M→ L),中心 M电负性降低,有利于σ 键形成σ -π 键产生的效应:一、加强了中心金属和配位体之间的结合。σ 键反馈π 键双重成键,解释零价或低价过渡金属络合物稳定性事实;二、削弱了配位体内部的结合。由于反馈键的形成,使电子从中心金属的t2g 轨道返回到 CO 的反键轨道中,这就削弱了C 和 O 键的强度。c、 18 电子规则每个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和它周围配体提供的价电子数(每个 CO提供一对孤对电子)加在一起满足18 电子层的惰气结构。这是将惰气都很稳定的事实应用于金属络合物而提出的。四、有机金属络合物1、不饱和烃络合物——络合物的结构(1)、金属 - 乙烯络合物以铂的乙烯络合物为代表:[ PtCl 3(C2H4) ]H2O 蔡赛盐正方形结构,乙烯以侧基与中心金属结合,C-C 键与 PtCl 3-所组成的平面垂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