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正确2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 P16×错误3 1984到 1986 年主要采取累进税率,以销售收入为税基,以销售利润率为累进依据,后改为从量定额方法征收。P42√正确4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P91 5 PM2.5 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由于它颗粒比较细小,可以直接吸入到肺泡中,所以对人的危害非常的直接。√正确6 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的力度。√7 保护生态环境不必依靠制度。P18×错误8 必须在继续挖掘人口数量红利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队伍,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判断) √正确9 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使浪费之风横行,这也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判断 ) P137 √正确10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P24√正确11 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P96 12 传统旅游业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生态旅游业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性,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生态性的事业。 ( 判断 ) P108√正确13 从公平观的角度来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寻求一种结果的平衡。 ( 判断 ) 127 √正确14 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 15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的局面越来越严峻。 ( 判断 ) √正确1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 ( 判断 ) √17 大量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农田且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判断 ) P55√正确18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P2正确19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