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讲座2009-6-23王树森讲座一、前列腺炎定义没有一个确切定义,一般来说是几个不同类型的疾病的总称,是出现多个系统表现的综合征。二、前列腺炎分型——国际分型标准Ⅰ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Ⅲa型:炎症性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Ⅲb型:非炎症性的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或前列腺痛Ⅲ型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Ⅳ型:无症状的炎症性前列腺炎。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大部分在检查男性不育时发现。三、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急性前列腺炎时高热、寒战、肌肉关节疼痛和全身不适,并可出现全身不适及厌食等。2、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时轻时重或反复发作的尿道灼热或疼痛、排尿不适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尿不尽、尿滴沥、大小便后出现滴白现象。3、骨盆疼痛综合症:下腹憋涨,坠涨疼痛,会阴、腹股沟区、睾丸双侧、阴囊有坠涨痛,酸痛甚至剧痛,并因此产生的焦虑情绪,甚至有自杀倾向。4、精神系统的症状:神经精神系统机能紊乱,失眠、多梦、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无力、焦虑、精神抑郁、情绪波动甚至有自杀倾向等神经精神系统机能紊乱的症状。5.生殖系统的症状:阳痿早泄、性欲降低、频繁遗精,偶尔出现血精现象。四、前列腺炎的病因学1、感染因素①细菌性前列腺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国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见。②支原体、衣原体:是一种污染源感染,不是致病菌。非淋性尿道炎感染多见③寄生虫和霉菌:艾滋病患者多见。导致此类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机体免疫力极度低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2、化学因素(长期憋尿)尿液返流是造成前列腺炎的重要因素,尿酸可以刺激前列腺产生炎症。通过造影检查可以证实这一点。3、免疫因素血清中有抗前列腺病菌的抗原抗体存在,前列腺液中产生高水平免疫球蛋白IgA,IgG,.免疫反应出现的免疫因子IL--1,IL—6,INF等。若明显高于正常值,以及肿瘤坏死因子存在表明有免疫因素的存在。4、其他相关因素①关于性活动:不洁性生活是感染的主要因素②前列腺充血:主动被动前列腺充血,特别是被动充血,手淫,较长时间的性生活,性生活中断,久坐,酗酒、骑车等。③受凉:可以使α—受体兴奋,使后尿道、膀胱颈部收缩,造成后尿道高压,导致返流。五、病理改变无论是细菌性还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其病理改变无明显差异,都是前列腺导管、腺体及其周围有多量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多为局限性,腺上皮可有局限性破坏,也可有局限性增生,盆地肌肉张力较强,或者产生一种痉挛性改变。六、前列腺炎诊断1、病史记录:产生症状的诱发因素、程度、频率(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2、尿常规:取前列腺液之前采取标本化验,以区别尿路感染还是前列腺炎的感染。3、直肠指诊:注意前列腺有无肿大、压痛,硬结,边界、质度和活动性,有炎症时可有明显压痛。4、前列腺液常规:取前列腺液方法是用食指从后两侧叶外上方向内下挤压,每侧1—2次,再从中间沟上方向下挤压一次即可,取前列腺液一滴镜检。若卵磷脂小体<60%,白细胞>10个/hp.表明前列腺液有炎症。5、尿VB3培养:是指取前列腺液之后的初段尿培养,如果细菌生长纯净,有下尿路症状,菌落计数≥10ml则诊断为细菌性前列腺炎,这种细菌就是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否则就是污染源。6、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前列腺液的免疫球蛋白测定IgA和IgG,若为细菌性前列腺炎,此两项指标升高明显。它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七、鉴别诊断1、尿路感染:大多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尿常规检查是正常的。因此采用四管法定位鉴别诊断。——四管法定位:取四个试管如下↓①VB1——初段尿10ml②VB2——中段尿10ml③———前列腺液10ml④VB3——后段尿10ml——分别做细菌培养,观察菌落计数↓若VB2明显——————膀胱炎VB3>VB110倍以上——细菌性前列腺炎VB1大于前列腺液和VB3和VB2——尿道炎2、肾结核也叫泌尿系结核:有结核病史,如果出现持续性尿频尿急尿痛,尤其是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半个月以上,且抗生素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