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工作报告近些年,常宁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利用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精心筛选和培育了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基本状况常宁是一个农业大市,土地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农业户数15.8万户,农村人口63.7万,农村劳动力35.3万。全市共有山地199.3万亩,有林地133万亩,耕地52.1万亩,其中水田46.7万亩。盛产稻谷、牲猪、烤烟、柑桔、茶油、茶叶、竹木等。近10年以来,常宁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组织实施“旱经”工程、“猪鱼鹅鸭”工程、优质稻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养殖“双万”工程等,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快速扩张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体制,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1、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主导优势日趋明显。全市现已发展形成了优质稻、优质水果、烤烟、牲猪、茶叶、茶油、蔬菜和竹木等八大支柱产业,基地规模也迅速扩张。今年全市高档优质稻总面积已达到10万亩,与2000年相比较,增长近7万亩;优质水果4万亩,增长2.8万亩;烤烟种植3万亩,增长2.5万亩;牲猪养殖量50万头,增长12万头;茶叶采摘面积2万亩,增长1万亩;油茶采摘面积10万亩,增长1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3万亩,增长2.3万亩;高产楠竹总面积10万亩,增长3万亩。2005年全市八大支柱产业总收入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63.8%,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八大支柱产业的部分达到95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强。另外,我市的糯高粱、花卉苗木、龙须草、特种养殖、网箱养鱼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在形成规模和产业。2、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加工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共培育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267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78家,塔山农贸有限公司、衡阳绿园农业加工有限公司、腾飞木业公司、香惠米业公司、鸿峰食品有限公司、美坚达装饰板厂、嘉兴胶木板厂、三益大米厂等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2011年,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6.3亿元,创利税1680万元。常宁市香惠米业公司投资400万元,引进日本两套流水生产线,完成了年产4万吨特制大米的项目建设,并与全市17个乡镇签订了5万亩优质稻的收购合同。塔山农贸公司被列为衡阳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去年投资250万元,引进了四套茶叶加工生产线,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签订了1万亩的茶叶收购合同。目前,龙头企业注册商标达到13个,有12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培育了“香惠”大米、“香韵”茶油、“铜钟岭”茶叶、“天堂”食品、“嘉兴”木业等品牌。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优质稻、茶油、茶叶、蔬菜、楠竹加工为主的五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年加工销售各类农产品73万吨,占到农产品总量的40%以上。3、产业基地特色明显,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建成了以荫田、蓬塘等18个乡镇为主的60万亩油茶基地;以西岭、白沙、荫田、盐湖等乡镇为主的1万亩湘两优糯高粱基地;以塔山、弥泉、洋泉等乡镇为主的2万亩茶叶基地;以板桥、罗桥、庙前等11个乡镇为主的2.5万亩烤烟基地;以宜潭、宜阳、松柏等乡镇为主的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官岭、大堡等8个乡镇为主的10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以宜潭、兰江等乡镇为主的4万亩优质水果基地;以西岭、塔山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高产楠竹基地;以宜阳、宜潭等乡镇为主的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同时,也建立了5万头草食动物、50万头良种牲猪、500万羽家禽、500箱网箱养鱼、5000亩高产水产、500头奶牛等6个优势养殖小区基地。4、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常宁把全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优势作为重中之重,以良种、良法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高效、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大力推广了超级杂交稻、高档优质稻、两系糯高粱、杂交蔬菜、无病毒苗木等优质农业新品种;推广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夏洛莱、无角道赛特、萨福克、波尔山羊、小尾寒羊、AA肉鸡等畜禽良种,推广了大棚蔬菜、温室栽培、地膜覆盖、测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