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场生态系统的建立及生态养殖场实例摘要:农村养殖场生态系统的建立,是以据生态学原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使农业生态系统内做到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沼气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系统,它不仅能够协调养殖场周边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解决养殖场周边居民生活用能问题,从而形成养殖场-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链条,使农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关键词:养殖场现状沼气综合利用生态系统实例引言诸暨工业经济发达,这几年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到养殖业这一行业,但影响生态牺牲环境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沼气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生产、社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复杂系统,涉及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微生物发酵、农产品供应、农户日常生活和农村建设等方面,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沼气生态农业系统在结构与模式上产生了区域性差异,因此区域性成为沼气生态农业系统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建立良好的沼气生态农业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生活,还可以推动农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发展。一、农村养殖场及养殖场小区的现状诸暨是农业大市(县级市),人口100多万,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中靠前。诸暨市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发展较快,到2009年,全市现有万头猪场7个,千头猪场25个,百头猪场近400个,近年来,诸暨市结合浙江省“811”养殖场治理项目的进行,对全市的养殖场排泄物进行了沼气化改造和治理,对一些离村庄较近的养殖场进行了养殖小区沼气入户,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推广的沼气池大多数都是独立于农业之外,与农业生产要素衔接不够。家庭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等沼气池原料)和种植业(消纳沼气池产物沼液沼渣)只是被动地适应沼气池,对农业生产的促动作用有限,不很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沼气生态农业系统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沼气生态农业系统仍然是一个松散的系统,系统要素关联性与结合性较差,结构的协调性不够,综合功能也就难以发挥和表现出来,具体表现为:1.影响环境,我市大部分农村山区,生物质能源仍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农村地区能源短缺,一方面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滥砍乱伐,造成了植被破坏。同时,在养殖场小区仍然存在畜禽粪便露天堆放等问题,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蚊蝇成群,农民生活水平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十分恶劣。对于规模化养殖厂来说,养殖户与种植业往往不相结合,养殖户无种植,种植户无养殖,或者养殖规模与种植规模不配套。怎样使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把沼渣、沼液完完全全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去,是治理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对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为了减少治理污染物成本,降低运行费用,首选的是常温发酵工艺。但常温发酵工艺存在着夏天温度高,沼气过剩排放,造成二次污染。2.污染水质,粪便中的某些有害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酸腐败的产物(也是粪便恶臭的构成物质)能溶解于水,使水具有臭味,从而恶化了水质,使之不适于人畜的饮用。这些腐败性有机物质进入水体,经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氮、磷等富营养成分,促使水中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水质的富营养化。另外,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等)进入河道后,能够通过水体或水生动植物进行快速的扩散和传播,直接或间接地传染各种疾病。据环保部门对浙江省大型养殖场粪尿的检测情况表明,COD超标50~60倍、BOD超标70~80倍、固体悬污物超标12-20倍,大多数集约化养殖场的畜禽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由于畜禽粪便的大量流入,目前浙江省很多地区的主要河流的有机污染指标(如CODcr、BOD5、NH3-N和溶解氧等)已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沿河居民再也无法在河流中正常淘米、洗衣。据调查,浙江省平原河网地区(如环太湖地区)水质多为Ⅳ类-劣V类水质。畜禽废水的排放不仅严重污染水体和周边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畜禽养殖的防疫卫生,从而制约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畜禽粪便造成水质污染的同时,还造成了杂草丛生、河床淤积,甚至堵塞了河道,妨碍了防洪和排涝,威胁着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当地关于畜禽粪便污染水质的投诉时有发生,某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