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

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_第1页
1/8
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_第2页
2/8
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_第3页
3/8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讨论罗富碧2024-3-19 14:07:07 来源:《经济讨论导刊》2024 年第 4 期 引言 西方国家实施股权激励的实践证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将经营者的酬劳与股东财宝联系在一起,通过减少代理成原来增加股东财宝[1];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使得经营者的酬劳与公司的股价紧密相连,它激发经营者采纳虚假报告财务数据等舞弊手段来操纵公司股价,从而最大化自身收益[2]。因此,在肯定股权激励的积极作用时,也不能忽略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近年来,美国上市公司舞弊频频发生,股权激励是否是造成这些舞弊事件出现的元凶之一呢?迄今为止学者们的讨论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经营者股权激励是使经营者为公司的长期利益着想,减少公司舞弊等短期行为还是促使经营者为谋求自身利益而舞弊呢?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有文献对此做专门讨论。本文以下将对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讨论,结果可为完善中国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股权激励与各种形式舞弊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讨论始于最近几年,国外学者从理论上讨论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关系的相对较少。Bar-Gill and Bebchuk(2024)建立了一个经营者激励模型,讨论了经营者虚假报告公司财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状况的原因与后果[2]。Eitan Goldman and Steve(2024)认为,经理同时进行生产性努力与会计舞弊,运用扩展的委托代理模型讨论了经理信息操纵对最优薪酬绩效灵敏度的影响[3]。 国外学者主要从盈余管理、会计报表更正、财务报表造假、披露虚假的公司信息等方面对股权激励的负面效应进行实证讨论。Daniel Bergstresser and Thomas Philippon(2024)[4]、 Akinobu Shuto(2024)[5]、Yisong S.Tian(2024[6]等的结果说明股权激励确实是造成各种形式舞弊的原因之一。但是,Merle Erickson et al.(2024)的实证讨论结果则得出了与以上讨论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的讨论结果证明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完全没有关系[7]。可见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之间关系的实证讨论结果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二、实证分析 1.讨论假设 Yisong S.Tian(2024)讨论发现过多的股权激励导致经营者舞弊[6]。股权激励将经营者的财宝与公司的股价联系起来。经营者通过实行激进会计或操纵公司信息等方式舞弊来提高公司的股价,不仅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股权激励与公司舞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