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知,加强互动,使农村幼儿养成早期阅读好习惯盘城中心幼儿园周荣荣摘要:3-8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美国一家机构对6岁左右儿童调查发现,具有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旺盛,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充满信心,不会阅读的儿童则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信心。在我国,对早期阅读的研究还较少,虽然,随着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深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阅读内容缺乏系统性,而且研究农村幼儿的早期阅读更是少之又少,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认识存在偏差,师资相对薄弱,能力还相当缺乏。因而,有必要特别关注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家的认知程度,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研究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切实打牢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基础,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早期阅读,有人狭隘的认为就是能早点识字,尤其是在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包括部分幼儿教师对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科学有效的方法,使许多幼儿失去了提高阅读能力的大好时机。其实幼儿早期阅读绝非单纯的认识几个字,它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家庭,通过提供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以看、听、说有机结合的手段,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使幼儿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从而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加快大脑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近年来,各国的幼教专家都十分关注早期阅读,认为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影响其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我国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总结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存在偏差,认为给幼儿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或者教幼儿认图识字,就是开展了幼儿教育,就达到效果了。二是农村父母往往因在外打工,把幼儿交给爷爷奶奶带,平时与幼儿交流很少,甚至距离很远,顾不上管理教育幼儿,忽略了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乃至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三是受农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幼儿接触外界面比较窄,内容相对缺乏,知识经验差;大部分家长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方面方法不多,教育能力不足,往往是有心无力。四是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方法还不够科学,方法比较单一,有的甚至使幼儿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农村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刻不容缓。一、努力创设丰富环境,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让幼儿猜猜好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提高幼儿对图书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尽量为幼儿提供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阅读交流活动。如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中的自由阅读,利用餐前时间听儿歌故事、诗歌、歌曲等。把幼儿的日常生活与阅读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在不知不觉间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初步的阅读经验,培养阅读兴趣。在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以后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可以采取教师讲,幼儿听,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故事或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指字教师读,这样可以同时发挥视听两方面的作用;以后逐步让幼儿练习自己指自己读。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的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给幼儿轻松感,以保持兴趣,鼓励幼儿轻轻交流,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