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农业、科技、商务、文化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迸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战略部署,践行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文化部制定了《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文化部二○一○年四月一日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部署,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研究提出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一、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就斐然。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速普及,农村信息服务站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化水平日渐提升,基层电子政务建设加速向乡镇延伸。各地、各部门面向“三农’’实际,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做法和典型,信息化在开拓农村生产经营活动、转移剩余劳动力、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的战略判断,目前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急需将信息化转化为农村改革发展新的动力。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继承巩固农村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农村综合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没有农业农村信息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新形势下,增强农业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新动力和新手段。农业农村信息化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入新世纪(26.42,0.56,2.17%)以来,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必须加快解决农产品(23.51,0.46,2.00%)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农业生产经营连接市场经济体系的关键纽带,推动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紧密结合,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无缝结合,使广大农民享受现代科技进步成果,提升农业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现实选择。长期以来,城乡差别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构建功能完备、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系统,促进家电下乡、信息下乡,激发农村消费需求,是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应区分轻重缓急,推进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缩小因受限于技术进步成果所产生的数字鸿沟,将深化农村信息化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