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处暑节气民俗具体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 处暑是标志性节气,天气由热转凉。降水稀少十分干燥。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而处暑节气正是农历七月。这个时节,柔和的凉风习习吹来,让人感到阵阵凉爽,而不像夏天那样的热风,让人难以承受。每个节气都会有一些特色的习俗,处暑也不例外,处暑这一天百姓都怎么庆祝呢?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吧。 1、处暑习俗: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进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第 1 页 共 6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2、处暑习俗: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3、处暑习俗: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第 2 页 共 6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4、处暑习俗: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进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第 3 页 共 6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传说可以避开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