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1)教育过程 : ①7 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②从7 岁至 18 岁,儿童进入军营式的国家的教育机构体操场接受“五项竞技”(赛跑、掷铁饼、标枪、跳跃和角力)、神话、传说等教育;③从 18 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④年满 20 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派往边境;⑤到30 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2)教育的特征为: ①教育具有阶级性;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受统治阶级的控制;③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④重视女子教育;雅典教育——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1 )教育过程 : ①7 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② 7 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7 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和文法学校学习;③到十二、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体操学校学习“五项竞技”;④从 18~20 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⑤到20 岁,经过一定的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2)教育特点 : ①教育具有阶级性;○2 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③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重视国家和私立教育的发展;④不重视女子教育;智者派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 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1. 思想特征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2. 代表人物 为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特点 :①智者能周游列国,是流动的②主要生活于雅典,收徒授学要收费,是西方最早意义的教师4.条件:①要有广博的知识(大量的阅读)②流畅的口才③通晓文法、修辞、逻辑等。 5. 贡献 ——①早期的人文主义;②有教无类,学术自由,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③以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标,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④确定了教育内容和方式,最早确立了“七艺”中的前三艺(修辞、文法和辩证法)⑤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的职业化;⑥包含希腊全部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 1. 教育目的论: 主张培养才能卓越、道德高尚的治国人才。2. 德育论: 提出“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有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