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移动基因:又叫转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s ), 由于它可以在染色体基因组上移动,甚至可在不同染色体间跃迁,故又称跳跃基因(jumping gene )。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转为子和噬菌体Mu和 D108。2 断裂基因( split gene):真核细胞的结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中含有与氨基酸编码无关的 DNA间隔区段,从而被分割成不连续的若干区域。将这种编码序列不连续,有间隔区段的 DNA片断称为断裂基因。 非编码间隔区段称间隔子, 有转录和编码功能序列称表达子。原核细胞无内含子。3 重叠基因( overlapping genes):不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时为相邻两个基因共用,将核苷酸彼此重叠的两个基因称为重叠基因。4 假基因:在珠蛋白基因簇(gene cluster)各片断核苷酸序列分析时发现,除了有正常的功能基因之外, 还有功能失活的特殊序列片断, 它不能行使表达功能。该类无表达功能的畸变核苷酸基因序列片断,称为假基因。5 同尾酶:有一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碱基顺序不完全恒定,即识别顺序不同,但酶切后产生同样黏性末端的两种酶称为同尾酶,如BamHⅠ和 Bgl Ⅱ。6 质粒:细菌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独立于染色体以外的遗传成分,是由环状的DNA分子组成的复制子。质粒有我复制和调控系统,可以在胞浆内自主复制,把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自我复制的子代质粒,可随细菌分裂而进入子代菌体中。还有转移,选择性标记及不相容性等特性。7 柯斯(COS)质粒:粘性质粒(Cosmid)带有 λ 噬菌体的 Cos位点和整个 pBR322的 DNA顺序。经感染进入细菌细胞以后,它就好象质粒那样在细胞中进行复制。分子量小,易环化和扩增,可包装30-45kb 外源基因,可由Ampr抗性筛选,常用于构建基因文库。8 Cos位点( Cohesive-end site ): λ DNA为线状双链分子,两端各有几个碱基的单链互补粘性末端,通过粘性末端的互补作用形成双链环形DNA。这种由粘末端结合形成的双链区段即Cos位点。9 COS细胞:用一个复制起始部位缺失的SV40突变种感染猴细胞,由于病毒DNA不能自主复制,便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中,早期基因表达产生功能性的T 抗原,这样的细胞就叫 COS细胞。10 基因组文库:分离真核生物中某种DNA成分, 通常是分离供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DNA,酶切后,将这些染色体DNA片段与某种载体相接,而后转入大肠杆菌,建立包含有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片断的克隆株 , 这种克隆株群体称基因组文库。11cDNA文库:以 mRNA为模板在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