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西医的诊断,中医没有此病名。 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内。 本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 是骨伤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 ( 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 ) ,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 或脱出 ) 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 (脱) 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现就本病常见的症状阐述如下。(1) 腰痛: 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 (脱) 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①机制:主要是由于变性髓核进入椎体内或后纵韧带处,对邻近组织( 主为神经根及窦 - 椎神经 ) 造成机械性刺激与压迫,或是由于髓核内糖蛋白、β - 蛋白溢出和组胺 (H 物质) 释放而使相邻近的脊神经根或窦- 椎神经等遭受刺激引起化学性和 (或) 机械性神经根炎之故。2 ②表现:临床上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忍受,并容许腰部适度活动及慢步行走,主要是机械压迫所致。持续时间少则2 周,长者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另一类疼痛为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突然,且多难以忍受,非卧床休息不可。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经根炎所致,即髓核突然突出压迫神经根,致使根部血管同时受压而呈现缺血、淤血、乏氧及水肿等一系列改变,并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 而椎管狭窄者亦可出现此征,但持续时间甚短,仅数分钟) 。卧木板床、封闭疗法及各种脱水剂可起到早日缓解之效。(2) 下肢放射痛: 80%以上病例出现此症,其中后型者可达95%以上。①机制:与前者同一机制,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 或)化学性刺激之故。此外,通过患节的窦椎神经亦可出现反射性坐骨神经痛( 或称之为“假性坐骨神经痛”) 。②表现: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底部 ; 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疼痛轻者虽仍可步行,但步态不稳,呈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