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展馆讲解词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展馆讲解词_第1页
1/9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展馆讲解词_第2页
2/9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展馆讲解词_第3页
3/9
1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500、观众朋友您好,欢迎参观“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本展览展出馆藏端砚精品 200多件,分四大部分,介绍了端砚的材质、制作工艺及人文历史。 端砚又名端溪砚,因产于古代的端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肇庆市)而得名,由于它有与众不同的石质、石品和花纹,以及“发墨不损毫”的特点,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位于我国“四大名砚”之首。 501、青玉凤字砚 砚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砚”也称作“研”,由生活上的研磨器发展而来。这张照片是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石砚、研石和墨丸。汉代以后,砚台的材质品类多样,有砖砚、陶砚、瓷砚、金属砚、玉砚、石砚等。石砚虽起源很早,但唐代以前没有普遍使用,汉代至唐代较为常用的则是陶瓷砚。用玉来制砚虽然好看,但不实用,仅作为把玩之用,或用来研彩墨,因为玉砚虽然质地细腻、坚密,不吸水也不伤笔毫,但滑而不发墨。此外还有用水晶、贝壳、竹、纸及骨等不同的材质制作的砚,丰富了砚的品种,但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还是石砚和陶砚,而二者相比较,石砚则更胜一筹。 502、箕形砚 在唐代,端砚作为书写用具,主要以实用为主。 砚面上一般无纹饰。砚的形制也较简单,式样不多。箕形砚,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砚式,由于它的外形似簸箕,所以命名为箕形砚,这方砚器形较小,可能就是专门用来随葬的器物。唐代的端砚主要以箕形较多,也有别的形制出现。唐代的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砚的底部都有足支撑。因为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砚台放在低矮的几案上研磨,砚必须有足才比较平稳。这种有足的砚式,在唐末随高桌椅的出现而渐消失。后世的有足砚,仅是一种仿古和装饰而已。 503、抄手砚 到了宋代,除注重砚的实用价值外,还看重它的欣赏价值,一些文人墨客除用端砚研墨,还喜爱鉴赏端砚,馈送端砚,收藏以及研究端砚,于是出现了一些研究端砚的专著。宋代端砚形制端正、简洁、大方,比唐代丰富得多, 2 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就是抄手砚了,它是从唐代的箕形砚演变而来的。抄手砚五代时就有,而到了宋代是最典型的。抄手砚的砚底挖空,两边为墙足,可用手抄底托起,因此称之为抄手砚。端砚在宋代已经出现了重视装饰和观赏作用的倾向,虽然这种倾向还未能成为主流,但却对明清端砚的雕刻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04、端石椭圆刻花池砚 明代端砚的砚形砚式更加丰富,在唐宋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创造了更多的砚形砚式如风字砚、荷花长方砚、蝉形砚、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展馆讲解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