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顾历史,认识亲人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生:是清明节。师:这一天你们要跟着大人们做件什么事呢?生:给去世的亲人扫墓。师:在去年的清明节,我们的前任总理温家宝和朝鲜人民去扫墓,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视频。(播放1)师:中国志愿军烈士永远地留在了朝鲜,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一起来了解一下60多年前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播放《中国志愿军军歌》)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志愿军经过八年抗战后离开朝鲜回国的情景,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来送别的场面让人十分感动。随战记者魏巍记下了这感人得一幕,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14课《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师:谁能告诉我,在你的身边谁是你的亲人?生: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我的亲人。生:我的外婆、外公也是我的亲人。生: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我的亲人。师:为什么?生:因为他们和我有血缘关系。师:很好。请坐,在生活中,一般指有血缘关系的才是亲人。二、整体感知,了解“亲人”师:说说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亲人指得是谁?(出示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课文中亲人指得是谁?生: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师:“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生:中国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师板书中国志愿军|)师:从血缘关系来说,他们是不是亲人?生:不是。(师板书不是亲人)师: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呢?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现在就让我们默读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令你感动的事例,并在旁边这作上简单的批注。(出示问题)(学生默读)师:年迈的大娘,年幼刚强的小金花,处着拐杖的大嫂,他们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每个人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出示表格)感动的事付出的代价大娘洗衣服送打糕救伤员小金花救老王大嫂挖野菜生:我知道了大娘为志愿军洗衣服、送打糕和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生:小金花为了救老王而失去了妈妈。生: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了双腿。师: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上,像大娘、小金花、大嫂这样的朝鲜亲人又何止千千万万。而作者仅仅选取了三个有代表老年、中年、少年的人物来说,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三、精读课文,走近“亲人”(一)走近大娘师:孩子们,在送行队伍中,有一位年迈的大娘。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大娘,看看大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谈谈让你感动的语句。生:令我感动的句子是(出示句子)“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因为大娘为了我们实在是太累了,为了帮我们洗补补衣服,她都几夜没合眼了,我都仿佛能看到她双眼红肿着。师:对呀,大娘就像我们的慈母,八年来,从未间断为我们的付出。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让我们不由的想到了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慈母手。。。。。。师:在志愿军的心目中,大娘早已是自己的亲人,就是自己的慈母。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师:令你感动的句子还有哪些?生:令我感动的句子是“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因为从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给我们送打糕。出示句子: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师:这是怎样一位大娘啊!孩子们,仔细看看,谁来说说?生: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这是一位满脸皱纹的大娘;这是一位双眼布满血丝的大娘;这是一位双手粗糙、裂着大大小口子的大娘;这还是一位弯腰驼背的大娘等等。师: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她竟然带着全村妇女:生接: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师: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为我们送来打糕的呢?生: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饿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送来的是在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的情况下给我们送来的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词语生:冒着炮火,穿过硝烟师:透过炮火、硝烟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出示声音)生:我仿佛看到了一颗炮弹从敌人的飞机上扔下来,在大娘身旁爆炸我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的机关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