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台传统文化东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绚丽多彩,既有东台发绣、董永传说、渔民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有酥儿饼、鱼汤面、陈皮酒等传统美食,还有溱东大鼓、许河杂技、渔鼓道情等一批源于基层、源自生活,有着坚实群众基础的民俗文化艺术特色。1、董永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玉帝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宫孤独寂寞而思慕人间生活,一日随六位姐姐往凌虚台游玩,偶见下界卖身葬父的青年农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情。她不顾天宫戒律森严,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妻,并帮助丈夫成功赎身。在我市目前有辞郎河、老槐树、董贤村、肝肠河等 80 余处地名与董永传说相关。2、海春轩塔西溪沧桑越千年,古塔雄姿今依旧。位于西溪景区的江苏第一古塔海春轩塔建造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 1300 多年历史,它像一位远古的老人屹立在泰东河畔,向人们讲述着千百年来沧海桑田的变迁,传承着大美东台的文明。渔民们又称此塔为“定海神针”、“镇海塔”。据清嘉庆年间《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东侧。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公元约 640 年海春轩塔建成,其初名为“孝母塔”。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住过西溪。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常有海难发生。尉迟敬德母亲心地善良,嘱咐他今后如有能力,要在这里建座灯塔,让渔民出海能辨别方向。发迹后的尉迟敬德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他奏请唐太宗李世民,批准在西溪建塔。海春轩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塔高 20.8 米,底层直径 7.2 米,每层每面,有神龛供奉神像。塔内为空,无楼梯可上。海春轩塔无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工匠们用青砖加糯米浆砌筑,千百年来历经岁月洗礼,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称建筑界的奇迹。3、东台发绣。具有 130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艺术奇葩。发绣,取妙龄少女秀发绣制而成,为世间唯一带有人类生命符号艺术,银针代笔,匠心成画,工艺精湛,风格典雅,誉为2“天下一绝”。发绣以少女头发为载体,倾注众多情感因素、人文背景、个性特征,是生命符号艺术。通过胎毛绣、夫妻结发绣、成年绣、金婚绣、老人绣承载人类的情感表达方式。以绣为媒,东台发绣人先后 5 次走近央视,数十次获国家级大奖。发绣,源于虔诚,传递虔诚,延续虔诚,捧现虔诚,并且,将会一直以虔诚传世。4、溱湖刻纸。溱湖刻纸派生于民间图画和剪纸,源于南宋未年“拜香亭”活动。亭上用很多图画和剪纸形式,陈列岳飞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