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里,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大家的心灵相通,思想共融。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大理论,也许只是巧合,也许我们遵循了同样的教育规律,我们在传承、创新着乡村教育理论,我们在实践、广大着"蓝天下的学校"这样的理念,并给我们的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校园,我们心中的家园。师生一起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一起感受欢乐和成功,充满着感激,滋长着眷恋,涌动着创造,培育着"大写的人。"无论是曾经的探索,还是未来的憧憬,都是为了这魂牵梦绕的家园,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认识。1.想,从读书开始积淀属于自己的教育、精神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理论上的认识,就不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掌握教育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系统阅读一些教育大家的著作,最好是原著。古代的孔子,现代的陶行知,国外的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教育思想与理论,都很值得我们潜心阅读。没有系统理论知识的积淀做底蕴,就会有空、虚、浮、躁的感觉,就会觉得这种说法很对、那种说法很好、第三种说法也有道理、第四种说法也没错,但就是离现实、离我们太遥远,说到底,没有根就没有自己的观点与东西。第二,要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相关著作如林崇德主编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邵瑞珍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珍妮特.沃斯主编的《学习的革命》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具备一般的文化素养,相应的眼界、教育学和教学法知识以及理解儿童精神生活的能力以前,好经验是不会开花结果的"第三,要认真阅读本专业相关的计划、大纲(课程标准),就职业教育而言还需要了解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相关知识。只有在上述基础上,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才更具有针对性与生命力;我们的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及撰写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才使人感觉厚实与特色,否则,即使有观点与独特见解,也是鸡零狗碎、只言片语,有的甚至是追求时髦的人云亦云、东拼西凑,总使人有飘与浮的感觉与功利主义色彩。2.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初步认识敬业精神是其教育思想的根基。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 33 年,其中 26 年校长工作,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但系统研读了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的学科知识,干校长的最初三年学完了学校所有科目的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解完了数学习题课本全部和部分补充习题,了解摘录了各学科的前沿知识,阅读了遗传学、自动化技术、电子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