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中国国内“同妻”人数约 16 万,在传统的家庭伦理束缚下,“同妻”在婚姻中承受着家庭暴力、少性甚至无性等巨大压力。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人文学院社会人类学讨论团队历时 3 年时间,完成了中国教育部关于“同妻群体生活适应问题讨论”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国内第一份系统关注“同妻”群体的讨论报告。 “同妻,是指与男同性恋进入婚姻关系、本身为异性恋的女性,是同性恋人群的衍生群体,也是目前社会中隐秘的弱势群体。”讨论负责人、哈工大社会学教授唐魁玉向记者介绍,目前,“同性恋话题”在中国国内目前仍未被社会普遍价值观所认同,“同妻”更作为社会边缘群体,在与同性恋者组成的婚姻家庭中是弱者,对于婚姻的维持以及解体都经受着与常人不同的艰辛和困扰。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同妻”数量在 16 万左右,该讨论团队历时 3 年时间通过对中国国内网络上活跃的“同妻群”中的 173 人进行持续跟访调查跟访人中超九成遭遇过家庭暴力,三成人在婚姻中没有性生活、但仅有三成人选择离婚。“在被调查的 173 人中,18 岁至25 岁的 46 人;26 岁至 25 岁的 84 人;36 岁至 45 岁 25 人;46 岁至 55 岁的 14 人;55 岁以上 4 人。”据唐魁玉教授介绍,“同妻”主要人群集中在 35 岁以下,占跟访人群的 75%。在讨论人员调查的“同性恋丈夫是否有性生活”一项中,4.5%的“同妻”回答“半年少于 5 次”、31%的“同妻”回答“几乎没有”、“完全没发生”,而受访的 173名同妻中,超 9 成人受到过冷暴力、肢体冲突、严重家庭暴力等家庭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暴力行为。 “3 年中,讨论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跟访、在线聊天得知,目前跟访人中仅有 32%的‘同妻’选择了离婚。”讨论人员发现,“同妻”选择维持婚姻的原因多跟子女和经济方面的顾虑有关。唐魁玉表示,“同妻”悲剧的产生不在同性恋者自身,而是影响同性恋者选择生活的传统道德和异性恋霸权,解决“同妻”问题仍依赖于中国国内社会文化对于同性恋者的理解和接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