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摘 要 【内容摘要】光影是艺术创作中不可忽略的关键元素, 对于光影的运用关系到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 这种表达直接反映在受众心理上;光影的运用方式不同, 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对光影的认知随着时代文化理念的变化, 具有不同的心理暗示意味;根据艺术种类的不同, 在光影对心理暗示的运用方法上也不同。作者根据光影在艺术历史中的案例, 分析光影对心理暗示产生影响的原因, 以期为今后艺术创作中处理光影问题时提供参考依据, 更好地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光影; 心理暗示; 艺术创作; 游戏; 光影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 无论人们刻意关注还是忽略, 光影都存在于日常各项活动中。所以对于光影在内心的感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件理所应当的意识经验, 在艺术活动中可以能动地对光影进行主观描述和创作, 这种对光影运用的目的在于让审美大众产生不同于以往的心理暗示和审美体验。 一、光影的早期认知和艺术游戏中的心理暗示 时间追溯到史前文明, 当时的原始人也大致清楚光明的白天和黑暗的夜晚, 只是缺少科学实践的指导, 更多影响他们的是内心对于“黑”与“白”两个事物的主观认识。这些认识有一些是纯主观性的思考, 也有一些是受到当时无科学环境的被动限制。所以从根本上分析, 人类起源之初就已经面对宇宙造物所带来的光影变化, 并且对此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到了后期光影怎样变成一种艺术体验, 笔者认为可能是从人类早期的游戏制造而来。 人们大多玩过一种手影游戏, 在墙上通过灯光的照射外加双手结合的造型映射出一些好玩的影子, 比如鹰、兔子、大灰狼等。这种游戏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更多手势创作的联想, 从中也有着诸多启示。人们希望看到墙上的投影所造型出来的样子, 但是在这个欣流程中并未考虑手是什么样子。墙上出现一个大灰狼头的影子, 但是双手真的是一个大灰狼头吗显然不是。人们其实是在追求光影所带来的心理暗示, 并没有在乎原本物体的属性。这也证明在光影造型所产生的心理意识方面, 人们更多地受到影子的形状表达所带来的心理暗示。 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说到, 相传高僧在圆寂后产出舍利, 人们为了祭悼高僧和供奉舍利会搭建一个较好的石刻墓碑, 为了不让雨水打湿墓碑, 人们在上面放一把伞。在阳光的照射下, 伞形成一个三角形阴影, 人们发现假如要让这种悼念行为更具敬意, 可以在伞上面再放八把伞, 这样九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