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XX 年 3 月大学生育才中学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 (校内) 指导老师: (单位)姓 名: 专业: 班级: 实习单位: 实习岗位: 实习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二零 XX 年 XX 月 XX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一部分:道德两难推断——“ 海因兹偷药”班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 目前我国学校道德训练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学科教学渗透,有纯粹课堂道德教学(如思想品德课),有校内文化建设的环境性、隐性的课程影响,有日常行为法律规范养成等等。然而在实习中,德育工作往往是死板的说教,反而因其明示特性过于猛烈而引发同学的逆反心理,显得苍白无力。在育才中学实习期间我也发觉了这类问题。因此,我希望尝试一种轻松欢乐的方式(主体进展性德育模式)对同学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行了解,并促进乐观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认知的进展。 二、理论基础 劳伦斯•科尔伯格(l.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训练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进展理论的创立者。沿着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争论儿童道德推断的路线,在儿童道德认知进展与道德训练领域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进展的哲学、道德进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训练的实习策略的浩大理论体系。“道德两难问题争辩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进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训练实习而提出的重要方法。 所谓“道德两难”,是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法律规范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情境或问题。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争辩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推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进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进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乐观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推断的进展。他把道德训练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推断和道德思维力气的进展。 最著名的道德两难的例子就是科尔伯格虚构的“海因兹偷药救妻两难”,“不许偷盗”和“救人性命”,两条道德法律规范狭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相逢,发生不行避开的冲突。海因兹必需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遵守“不许偷盗”规章必需违反“救人性命”的规章。任何行为决断都会违反其中的一条法律规范,所以“道德两难”。 (故事内容及问题,见附录一) 科尔伯格通过对 10 多不同国家的被试进行争论,发觉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法律规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人的道德推断随年龄进展而进展的趋势却是全都的,他发觉的道德推断的 3 种水平和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