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药品皮试操作规范临床药学科王振华2015.8.4我院头孢类皮肤过敏试验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到36份,经统计,临床上在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中,一般均对患者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在实验过程中97.2%使用原液做皮试,皮试液浓度300~500ug/ml不等,500ug/ml占52.8%,皮试液量均采用0.1ml,皮肤阳性率在10%左右,皮试符合率均在90%以上。皮试反应阴性时临床上均采取在严密监护下使用。大多数情况下都预先做好了各种抢救准备工作,占比为83.3%,个别科室抢救准备工作不到位。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时,临床上多采用首先肌注肾上腺素,占比88.9%,个别先采用盐酸异丙嗪(2.8%)或者地米(2.8%)或者肾上腺素+异丙嗪(2.8%),尚需规范。目的提高用药安全性,确保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易诱发过敏反应的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我院β-内酰胺类药品皮试操作规程1.青霉素类药物皮肤试验1.1注射用青霉素类药物皮肤试验医师处方青霉素类药品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青霉素类药品过敏史,如果既往曾有过敏性休克反应,青霉素类药品禁用;若无过敏性休克反应史,使用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者禁用。停药三天以上时,必须重做皮肤过敏试验。1.2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给药前也须仔细询问青霉素类药品过敏史,既往有严重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其他患者依照说明书规定执行。说明书上要求做皮肤过敏试验的,使用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1.3青霉素皮试液的制备与保存青霉素类药物可用青霉素G作皮试,皮试液浓度为500IU/ml,最好现用现配,2-8℃下保存不超过24小时。1.4青霉素皮肤试验方法用75%酒精(对酒精过敏者可用盐水擦拭)消毒前臂屈侧腕关节上约6.6cm处,用1ml注射器抽取皮试液0.1ml皮内注射(小儿注射0.02~0.03ml,对照试验方法同侧手臂上为药物皮试,下为盐水皮试),使成直径等于或小于0.5cm的皮丘,拔针后切勿按揉。结果观察:皮内注射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疱者或有头晕、心慌、恶心感等均判为阳性;对于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侧前臂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1.5青霉素皮肤试验注意事项极少数高敏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min内开始,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患者死亡,故应做好抢救准备。皮试结果只具有临床参考价值,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反应者,不能排除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在注射青霉素类药物时及注射后20min,仍需严密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出现。2.注射用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品皮肤试验头孢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但对于品种繁多的头孢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是否需要做皮肤过敏试验以及如何进行皮试,目前缺乏统一的规定要求。为什么青霉素需要/可以做皮试?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7%~10%,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2.过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决定簇-青霉噻唑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青霉烯酸决定簇非常明确;3.皮试符合率可达70%;4.皮试液的浓度与皮试方法均已规范。头孢类抗菌药物到底要不要先做皮试?必须做不必做头孢类抗菌药物要不要做皮试尚存争议1.头孢类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低(0.001%-0.1%),并不高于喹喏酮类及大环内酯类等许多常用的抗菌药物;2.过敏反应的半抗原—主要决定簇与次要决定簇尚不明确;3.皮试符合率<30%;4.皮试液浓度与皮试方法未统一;5.目前美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而日本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仍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目前国内专家共识1、如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2、如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临床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需注意的具体事项1.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