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关效应: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及肝脏经代谢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即首关效应2. 半衰期: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3.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4. 水杨酸反应: 使用过量的阿司匹林可致中毒反应,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为水杨酸反应5. 调节痉挛:兴奋动眼神经或用拟胆碱药(如毛果芸香碱),使睫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导致睫状小带(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近视物清楚,远视物模糊不清,此种作用称之为调节痉挛。6. “开 -关”现象: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左旋多巴疗程长或剂量过大时,患者突然多动不安(开)而后又出现肌强直运动障碍(关),两种现象可交替出现,严重者可妨碍患者正常活动。7. 人工冬眠:用氯丙嗪加哌替啶、异丙嗪等配伍组成冬眠合计,配合物理降温(冰袋等)使病人体温降至37° C 以下,进入类似变温动物“冬眠”状态,表现为基础代谢降低,机体对各种病理刺激的反应性降低等,称人工冬眠。8. 隐匿性传导:指来自心房的冲动到达房室结后,由于递减传导而隐没在房室结中留下不应期,使后续冲动不能下传到心室。9. 奎尼丁晕厥:多出现在用药最初数天内,其发生似与用药剂量无关,可有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病人同时表现神智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10. 金鸡纳反应:长时间应用奎尼丁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轻者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胃肠不适,严重者出现复视、神志不清、谵妄、精神失常。11. 首剂现象:部分病人 首次 服用哌唑嗪可引起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称为首剂现象。12.折返激动:指冲动延心机传导通路折回远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13. 隔日疗法:根据肾上腺皮质分泌氢化可的松昼夜节律性的特点,将一日或两日的总药量于隔日早晨一次给予,以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14. 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15. 抗菌后效应 ( PAE):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扔收到持续抑制的效应。16. 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光谱抗菌药物,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由原来的劣势菌变为优势菌,造成新的感染。17. 最低抑菌浓度(MIC ) :可抑制培养基中某周微生物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18. 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