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已列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开展项目的讨论。本文分别从项目的选题、项目的开展以及项目的实施对学生和老师的收益等方面证实了将“本科生导师制”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本科生导师制 科研方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目标和任务,将大学生培育成不仅具备坚实宽广的知识素养,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养创新人才。 该计划实行项目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大学生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是一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活动。然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实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 (1)学生没有科研经验,缺乏探究科学前沿的方式方法、知识面不够广,无法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并实施; (2)项目的负责人是学生,在经费使用管理上存在财务上的困惑。因此,必须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引领,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 目前,很多高校包括我校都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从新生入学开始,针对学生初入校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个人进展的方向、以及就业和考研等一系列问题,导师将在思想上予以点拨与开导、在生活及学习上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顺利且充实地渡过大学时间。尤其是,导师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化的课外训练,以弥补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的不足。因此,将“本科生导师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导师制的优势,又能增强项目的执行力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 1 项目的选题 讨论课题的选择对讨论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选题意味着成功了一半。选题反映的是讨论者的水平和眼光,以及对某一领域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应把握一条讨论主线,贯穿相关学科的主要内容,形成独立和完整的讨论链条,并要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由于二、三年级的本科生只上过有限的几门专业基础课,对一些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