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音障碍评定语言的发生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构造:建立思想,确定内容转化:思想转变成语言信息。句法规则、音位规则、选择合适词汇。发出动作指令言语发生器官执行动作指令精神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失语症言语失用构音障碍•控制构音肌肉的颅神经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支(V),面神经(VII),舌咽神经(IX),迷走神经(X)以及舌下神经(XII)。•皮质延髓束双侧支配。言语/构音活动三个亚系统构音障碍(dysarthria)•定义:是一种神经系统损伤(中毒、退变、脑外伤、脑卒中)导致的运动性言语障碍,致使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瘫痪或肌张力异常、运动不协调等而出现的发声、发音、共鸣、韵律等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声响、音调及速度、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构音障碍•构音障碍是口语的语音障碍,表达词义和语法正常,听觉理解也无障碍。也有人称此为运动性构音障碍,以区别于由于构音器官形态异常如腭裂、巨舌症、齿列咬合异常所致的器质性构音障碍。构音障碍分类及表现迟缓型构音障碍•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如颅神经核、颅神经(球麻痹)、周围神经纤维病变,或构音肌肉的病变。•主要由于咽肌、软腭瘫痪,呼气压力不足,使辅音发音无力以及舌下神经、面神经支配的舌、唇肌肉活动受损而不能正确地发出声母韵母。•伴有呼吸音,鼻音过重,辅音不准确,单音调,音量降低,空气由鼻孔逸出而语句短促。•伴发症状可有舌肌颤动与萎缩,舌肌与口唇动作缓慢及软腭上升不全造成的吞咽困难,进食易呛和食物从鼻孔流出。唇闭合差造成流涎。痉挛型构音障碍•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假性球麻痹)构音肌群肌张力增高或肌力减退所致说话缓慢费力,字音不清,刺耳音,紧张窒息样声音,鼻音较重,缺乏音量控制,语音语调异常,舌交替运动减退,说话时舌、唇运动差,软腭抬高减退。共济失调型构音障碍•由于小脑或脑干内传导束病变所致构音肌群运动范围、运动方向的控制能力差。发音不清、含糊、不规则、重音过度或均等,语音语调差,字音常突然发出(爆发性言语),声调高低不一,间隔停顿不当(吟诗状或分节性言语)。言语速度减慢,说话时舌运动差,舌抬高和交替运动差,系构音肌群的协调动作障碍所致。运动减少型构音障碍•由椎体外系病变所致(帕金森病),构音肌群的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改变,主要是构音肌群强直造成发音低平,单音调,甚至有颤音和口吃。重音减弱,辅音不准确、不恰当的沉默,刺耳音,呼吸音,语音短促,言语速度加快,音量小,发声时间缩短,舌抬高差,运动不恰当伴有流涎。运动过多型构音障碍•由锥体外系病变所致。如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脑瘫等造成。语音不准确,异常拖长,说话时快时慢,刺耳音;辅音不准确,元音延长,变调,刺耳音语音不规则中断,音量变化过度或声音中止。类似运动失调型构音障碍,实为构音肌不自主运动造成。混合型构音障碍•包括痉挛型与弛缓型,痉挛型、弛缓型与共济失调型,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造成,如多发性卒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舌的运动、唇的运动以及语言语调语速均有异常,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类型的混合型构音障碍。多发性硬化可有痉挛型与共济失调型构音障碍。脑外伤可有多种混合的构音障碍。构音障碍评定•小组判定•描述法•音标法•构音器官功能评价法•频谱分析、肌电检查、内窥镜、荧光照相、气体动力学构音器官功能评价法•可采用由河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修改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该测验共计分为反射、呼吸、唇、颌、软腭、喉、舌、言语八大项和28细项。每项按严重程度分为a至e五级,a为正常,e为严重损伤。构音障碍的评定评定指标评定级别正常轻度障碍中度障碍重度障碍极重度障碍a项数/总项数28-27/2826-18/2817-14/2813-7/286-0/281)反射询问患者、亲属或其他有关人员,观察、评价咳嗽反射、吞咽、流涎是否有困难相困难的程度。A.咳嗽提出问题:“当你吃饭或喝水时,你咳嗽或咳呛吗?”,“你清嗓子有困难吗?”分级:a级——没有困难。b级——偶有困难,咳、呛或有时食物进入气管,患者主诉进食必须小心。c级——患者必须待别小心,每日咳呛1—2次,清痰可能有困难。d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