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内容一、简介二、脊柱的正常运动三、小关节突关节紊乱所致下腰痛的诊断四、相关康复治疗简介相关定义下腰痛(lowbackpain,LBP)指背部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状疼痛。按下腰痛发病的急性程度可将下腰痛分为急性(小于2周)、亚急性(小于6周)及慢性下腰痛(大于6周)。引起下腰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由关节突关节紊乱导致的腰痛称为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发展史1911年,Goldthwait首次提出了腰椎关节突关节的病变可能是腰痛的潜在来源之一。1933年,Ghormley提出了由腰椎关节突关节引起的腰痛,称为小关节综合征(facetsyndrome)。1963年,Hirsch等在腰椎关节突关节部位注射高渗氯化钠注射液,从而诱发了腰痛。1997年,Fukui等证明了腰椎关节突关节和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可以诱发腰痛及下肢牵扯痛。Mooney等因首次报道了在腰椎关节突关节注射局部麻醉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腰痛。基本现状腰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就诊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慢性腰痛的发病率增加到10.2%。其中,由于腰椎关节突关节引起的腰痛称为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占慢性腰痛的15%~40%。目前,对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发病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也无明确定论,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但尚无统一一治疗标准。脊柱的正常运动功能解剖脊柱(33节)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成人融合)尾椎4节(成人融合)成人有26个独立的椎骨23个椎间盘脊柱的正常弯曲颈曲(3个月,抬头)胸曲(6-7个月,坐位)腰曲(1岁左右,行走)骶曲脊柱的自然弯曲有助于站立时的理想脊柱姿势乳突第二骶椎前髋骨正后方膝关节和踝关节前方乳突踝关节髋骨膝关节第二骶骨躯干后群躯干前群: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相关肌肉浅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前锯肌中层: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竖脊肌群、横突脊肌群、夹肌脊柱的功能单位即脊柱的运动节段,是由两个相邻的椎体之间的软组织组成前部:椎体、椎间盘、纵韧带后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韧带前部后部前部的椎体主要功能是承担压缩负荷。腰椎的椎体要比颈椎和胸椎高,且横截面积要大,与其要承受较大的负荷有关;椎间盘的作用也尤为重要,分散压力、减震。后部控制运动节段的运动,这取决于关节突关节的朝向(也有一定的承受载荷(20%)作用,与脊柱位置有关)。颈、胸、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朝向不同,其各个方向的运动程度也不同。颈、胸、腰椎的一些比较(关节突关节)关节平面的走向越接近某个运动平面,越有助于关节在这个平面上的动作如果关节突关节面接近于水平面则有助于中轴旋转,比如颈椎的关节突关节的平面比腰椎更加接近水平面,所以颈椎的中轴旋转远大于腰椎的中轴旋转与水平面夹角与冠状面夹角屈伸120~130度旋转65~75度侧屈35~40度屈伸50~60度旋转30~35度侧屈25~30度屈伸55~70度旋转5~7度侧屈20度左右脊柱的韧带前纵韧带—限制颈、腰椎伸直及过度的脊柱前突后纵韧带—限制屈曲棘间韧带—限制屈曲棘上韧带—限制屈曲黄韧带—限制屈曲,渐进性阻力横突间韧带—限制侧屈和前屈关节突关节囊韧带—强化关节突关节典型的椎间接合三个功能性要素横突与棘突—提供机械外力或杠杆,增加肌肉和韧带的机械杠杆作用—启动或限制运动关节突关节—像铁轨引导火车一样引导椎间动作的方向(引导椎间动作的主要方向)—引导运动椎体间关节—连接一个椎间盘和一对椎体,吸收和分散重量(关节突关节也分散重量)、作为脊柱旋转运功中可变形的椎间间隔体、构成大约25%的脊柱整体高度—运动的支点或者轴心活动的描述常用专有名词运动面旋转轴屈曲与伸直矢状面内—外侧向屈曲冠状面前—后中轴旋转水平面垂直三个轴,六个自由度椎间动作的描述介于关节突关节中(关节的结构形态决定的关节的运动方式)前屈与后伸屈曲是由上一椎体的下关节面(关节突关节)在下一椎体的上关节面上,发生向上和些微向前的滑动——关节突关节打开后伸是由上一椎体的下关节面(关节突关节)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