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第二节焊接工艺评定•第三节编制焊接工艺规程返回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一、分析产品技术要求•焊接产品的技术要求一般在产品图样上或技术条件中提出,从中可归纳为两个方面。•1.分析焊接接头质量要求,它与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密切相关•焊接接头的质量一般希望其工作性能等于或优于母材,为此,须从母材的焊接性分析入手,寻找能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方法。首先,分析工艺焊接性。从冶金角度和热作用角度,根据该产品结构特点和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用什么样的焊接方法才能获得最好的焊接接头,而产生的问题最少(主要是焊接缺陷)。接着,根据选定的焊接方法的工艺特点,探求是否可以通过调整焊接工艺参数或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把可能产生的问题(缺陷)解决。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最后,分析使用焊接性。估计用所选的焊接方法和工艺措施焊成的接头,其使用性能如强度、韧性、耐蚀性、导电性等是否接近或超过母材使用性能或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若不符合,则找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此,不排除重新选择焊接方法或改变某些工艺参数的做法。当分析过程中遇到没有把握的问题,如没有现成资料或从没焊接过的新金属材料等,应进行工艺试验,其中主要是焊接性试验•2.分析焊接结构形状和尺寸•对于产品几何形状与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方面的要求,在焊接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中已规定。如果生产过程中备料和装配工艺质量得以保证,则焊后产生结构形状和尺寸超差的原因,主要是焊接时的残余应力和变形。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二、分析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在焊接工艺过程分析中解决每一个技术问题时,首先应考虑采用更为先进技术的可能性。如用先进的焊接方法、先进的焊接设备及检测手段等。在操作方法上,应尽量减少手工操作以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在制造程序上,应是用最少工序或最短流程完成整个制造过程,以缩短生产周期。•焊接是整个生产工艺过程的核心工序,因此,首先应分析产品采用先进焊接技术的可能性。只有焊接方法及其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确定后,与之相适应的焊前备料与装配和焊后处理等工艺方法及其先进性才有可能确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目前焊接工艺技术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基本上能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机器人焊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选用何种焊接方法,既要看产品结构的适用性,又要考虑采用的必要性。前者是技术问题,后者是经济问题。任何一种先进技术的应用都是有条件的,若不满足这些条件,它的先进性就发挥不出来。•例如,锅炉膜式水冷壁是由许多钢管和扁钢拼焊而成,其拼接接头如图5-1所示。•为了使产品能适应某种先进焊接工艺,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改变其结构设计。例如,锅炉膜式水冷壁可以改用鳍片管拼焊的结构,如图5-2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这样的结构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装配及焊接,且生产率大大提高,如图5-3所示。•三、拟定工艺方案•对于大型或结构复杂的新产品,应根据总工程师审批的产品施工图编制完整的焊接工艺方案,其编制原则是在确保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用既经济又合理的焊接工艺,并同时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在工艺方案的编制中应全面考虑产品的技术要求、接头性能、产品结构特点、所选钢种的基本特性、生产车间现有的工艺装备、所积累的生产经验、焊工的技能水平、文明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等。•焊接工艺方案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过程分析•(1)按产品焊接节点的接头类型、壁厚和所用钢材的特性,拟定初步设想的焊接工艺流程,如原材料(钢板、管子、锻件、铸件)预处理、毛坯切割下料工艺、焊接坡口形式及其加工方法、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和焊接顺序、焊前焊后热处理方法及制度、焊后无损检测方法和抽产率、水压试验和焊缝表面的后处理等。•(2)按所选用的结构材料和拟采用的焊接工艺,提出焊接新材料、新工艺试验项目和焊接工艺评定项目。•(3)按产品结构和接头的技术要求,提出需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