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肌张力的评定教学目标1.掌握肌张力定义、异常肌张力表现、常用肌张力的检查手法2.熟悉正常肌张力的特征、痉挛的评级标准3.了解影响肌张力的因素、肌张力的生物力学及其电生理评定方法10/23/24第一节概述一、肌张力的概念二、肌张力的分类三、影响肌张力的因素10/23/24肌张力的概念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正常人无论是在睡眠中还是进行各种活动时,肌肉都会处于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按压有弹力或抵抗),肌肉的这种紧张度称为肌张力。临床上是指医务人员对被检查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时所感觉到的阻力。一、肌张力的概念10/23/24肌张力的本质一、肌张力的概念•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当其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该肌肉收缩,这称为牵张反射。它分为紧张性牵张反射和位相性牵张反射两种类型。10/23/24肌张力的作用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坐、站)。维持肢体位置、支撑体重所必须的,也是保证肢体运动控制能力、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复杂运动所必须的条件。一、肌张力的概念10/23/24二、肌张力分类正常肌张力1.正常肌张力分类静止性肌张力:肌肉处于不活动状态下所具有的张力姿势性肌张力:人体在维持一种姿势时肌肉所产生的张力(翻身)运动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张力10/23/24二、肌张力分类正常肌张力2.正常肌张力特征关节近端的肌肉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步运动。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将肢体被动地置于空间某一位置时,具有保持该姿势不变的能力。能够维持原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转换为固定姿势的能力。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地完成某一肌群协同运动或某一肌肉单独运动的能力。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抵抗感。10/23/24异常肌张力•肌张力弛缓•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障碍二、肌张力分类10/23/24异常肌张力1.肌张力弛缓•定义:肌张力表现为降低或缺乏、被动运动时的阻力降低或消失、牵张反射减弱、肢体处于关节频繁地过度伸展而易于移位等现象•原因:(1)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为暂时性状态)——如脊髓损伤的脊髓休克阶段或颅脑外伤、脑卒中早期(2)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3)原发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特征:肌肉表现为柔软、弛缓和松弛,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扩大,腱反射消失或缺乏。10/23/24异常肌张力2.肌张力增高•痉挛•僵硬10/23/24痉挛•定义: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异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原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见于脊髓损伤、脱髓鞘疾病、脑卒中、脑外伤、去皮层强直和去大脑强直、脑瘫等。10/23/24痉挛•痉挛的特殊表现•Ⅰ.巴彬斯基反射•Ⅱ.折刀样反射•Ⅲ.阵挛•Ⅳ.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10/23/24痉挛10/23/24僵硬•定义:是主动肌和拮抗肌张力同时增加,各个方向的关节被动活动阻力均增加的现象。•原因:常为锥体外系的损害所致,帕金森病是僵硬最常见的病因。•特征:任何方向的关节被动运动,整个关节活动范围阻力都增加;相对持续,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表现:Ⅰ.齿轮样僵硬Ⅱ.铅管样强直10/23/24异常肌张力3.肌张力障碍•定义: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肌肉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原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遗传因素神经退行性疾患代谢性疾患其他如张力性肌肉奇怪变形或痉挛性斜颈。•特征:肌肉收缩可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扭曲;肌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变动。10/23/24二、影响肌张力的因素1.体位的影响2.精神因素的影响3.并发症的影响4.神经状态的影响5.局部压力改变的影响6.疾病的影响7.药物的影响8.外界环境的影响9.主观因素的影响10/23/24第二节肌张力的评定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二、肌张力的评价标准三、反射的检查四、被动运动评定五、主动运动评定六、功能评定七、生物力学评定八、电生理评定10/23/24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一)肌张力弛缓•检查者活动患者肌群时几乎感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