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合理用药周雪松2019.04合理用药•(一)、合理评估,该不该使用药物(二)、合理的选择药物选择药物的依据:患者病情、病史、用药史。依据药品说明书、指导原则、临床路径、诊疗规范、指南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禁忌、注意事项合理选择药物。(三)、合理的使用药物1、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式2、合适的药物溶媒3、浓度适宜4、用法用量正确5、注意配伍禁忌6、疗程用药7、不良反应(四)、特殊药品当注意1、高危药品2、抗菌药物3、中药注射剂(五)、特殊人群应注意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患者新生儿患者小儿患者妊娠和哺乳期患者•基层不合理用药存在问题:•1、不重视药物溶媒•2、不重视药物配伍问题•3、不重视肾功能问题•4、用药时间长,药品使用品种多•5、对患者评估不到位•6、检查不到位,用药不到位•案例二:•4月29日媒体报道,淮南大通区4岁小男孩高煜洋在家发烧,送该市第三人民医院吊水后死亡一事。4月30日,淮南市医学会出具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认为本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院方负完全责任。5月2日,该市卫生主管部门决定撤销储继周科室主任职务,吊销医师执业资格,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淮南警方以涉嫌医疗事故罪对相关嫌疑人立案侦查。•安徽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出具的《关于患儿高煜洋医疗纠纷的情况说明》介绍:“2016年4月27日上午9时许,患儿因‘发热胸痛两天’为主诉来我院就诊,储继周主任决定给予输液治疗,在开具处方时,误将维库溴安铵(肌松药)当成化痰药(氨溴索)开出……中午12时5分左右,开始输液第三步(输入含有维库溴铵的液体),随即患儿头晕、视力模糊、出现重影、看不见东西、嘴唇发紫、口吐白沫,两三分钟后患儿呼之不应,停止呼吸并昏迷。”•异常情况发生后,第三人民医院立即停药并抢救,患者家属同时拨打120急救,并转院至淮南新康医院,省、市儿科专家随后赶到现场,“由于患儿病情严重,在新康医院进行数小时的抢救,未能成功,患儿死亡”。•淮南三院在《说明》中表示:“此事件的初步调查情况是:我院储继周主任用错药物。我院将继续深入调查了解细致经过,明确责任严肃处理,做好善后工作,并及时将调查以及处理结果向上级管理机关汇报,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鉴定:院方负完全责任•4月30日,淮南市医学会出具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书显示,根据医患双方提供的相关资料,鉴定专家组认为,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储某用药错误,诊断与治疗不符;药师未按《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发药,即未予以审核处方就发药;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未违反“三查七对”,未违反操作规程,但护士在第一次使用维库溴铵该药时,未尽到注意义务;淮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抢救不规范(未针对药物维库溴铵进行抢救);维库溴铵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不排除该药过敏致死(在未进行尸检的情况下)。鉴定结论是:构成医疗事故,本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院方负完全责任。案例二:患者,男,73岁。湿疹。既往健康。无药敏史。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g。20分钟时病人出现发热、寒战,体温38.6℃。停药,肌肉注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异丙嗪注射液25mg、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寒战止,体温回降,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患者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胸痛、胸闷,上腹痛,烦躁,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逐渐昏迷。经积极抢救6小时无效死亡。尸检直视下心脏呈黄白色。左冠状动脉狹窄达90%,镜下心肌血管内可见结石样物。•案例三:一张药方、一条生命、43万赔偿、一句警示!事件经过•2016年9月17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一名60岁的患者胃痛于一家诊所就医,患者自述有胃痛、恶心的症状,前一天家里人吃了两顿牛肉,都有类似症状,尤以患者严重。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患者有糖尿病史)。•诊所刘医生给患者开了四组药物静脉注射治疗:第一组是奥美拉唑40毫克加0.9%生理盐水;第二组是维生素C1.0克,加维生素B60.1克,加氯化钾5毫升,加10%生理盐水250毫升;第三组药物同第二组;第四组是盐酸左氧氟沙星0.3克100毫升。•输液过程中患者并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症状,但输完液后几分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