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装置基于GB/T50064-2014第一节架空线路杆塔接地的意义及要求一、架空线路杆塔的意义架空线路杆塔接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主要措施。由于杆塔接地电阻高而产生的雷击闪络事故相当多,典型的有500kV天平Ⅰ、Ⅱ回输电线路。由于大部分位于山区、地质条件较差,许多杆塔的接地电阻不合格,有不少杆塔的接地电阻在100Ω以上,造成线路耐雷水平低,经常发生雷电绕击、反击,使线路跳闸,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经对线路杆塔接地进行了降阻处理,使线路雷击跳闸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又如,信阳110kV信李线,由于部分杆塔的接地电阻不合格,在1992年和1993年多次发生雷击跳闸事故。特别是110kV平宝线,因而在1995年前,每年都要发生雷击跳闸,有的一年发生多次跳闸,1996年对接地电阻不合格的杆塔接地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5年间没有发生一次雷击跳闸事故。由此可见,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使之达到合格范围,对防止雷击跳闸,保证电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二、架空线路杆塔接地的标准要求对架空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和型式在电力行业标准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设计、安装和改造架空线路杆塔接地提供了依据。1、杆塔的接地电阻(1)有避雷线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有避雷线的线路,每基杆塔不连避雷线时的工频接地电阻,在雷季干燥时,不宜超过表1-1所列数值。雷电活动强烈的地方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线段,应改善接地装置,适当提高绝缘水平或架设耦合地线。表1-1有避雷线的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Ω.m)≤100>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接地电阻(Ω)1015202530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2000Ω.m,接地电阻很难降低到30Ω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采用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2)无避雷线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对于中雷区及多雷区35kV及66kV无避雷线线路,宜采用措施,减少雷击引起的多相线短路和两相异地接地引起的断线事故,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作用,在土壤电阻率不超过100Ω.m或有运行经验的地区,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作为通用行业标准,对杆塔接地电阻的要求是比较宽松的。在多雷区,如是联络线路或重要线路,杆塔接地电阻最好能处理到10Ω以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有效地限制雷击跳闸率,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2、杆塔接地型式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6.3条还对高压架空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型式做了具体的要求如下:(1)在土壤电阻率ρ≤100Ω.m的潮湿地区,可利用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自然接地对发电厂、变电站的进线路应另设雷电保护接地装置。在居民区,当自然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时,可以不设人工接地装置。(2)在土壤电阻率100Ω.m<ρ≤300Ω.m的地区,除利用铁塔和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外,并应增设人工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3)在土壤电阻率300Ω.m<ρ≤2000Ω.m的地区,可采用水平敷设的接地装置,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5m。(4)在土壤电阻率ρ>2000Ω.m地区,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极或连续伸长接地极。放射形接地极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接地极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3m。(5)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6)放射形接地极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1-2的要求。表1-2杆塔放射形接地极每根的最大长度土壤电阻率(Ω.m)≤100≤1000≤2000≤5000最大长度(m)406080100(7)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放射形接地装置时,当在杆塔基础的放射形接地极每根长度的1.5倍范围内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带时,可部分采用引外接地或其他措施。(8)雷电活动强烈的地方和经常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和线段,应改善接地装置,架设避雷线,适用加强绝缘或架设耦合地线。(9)钢筋混凝土杆铁横担和钢筋混凝土横担线路的避雷线支架、导线横担与绝缘子固定部分或瓷横担固定部分之间,宜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与接地引下线相连。主杆非预应力钢筋如上、下以用绑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