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药物医学部以科技赋能,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01概述定义、作用、分类02药物介绍各类药物作用、副作用等03话术建议注意事项及用药建议1.1解热镇痛药的定义解热镇痛药,为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又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1.2解热镇痛药作用1.解热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效,对体温正常者几乎无影响,仅是对症治疗,应同时进行病因治疗。2.镇痛作用:•各药均有外周镇痛作用,作用强度比吗啡弱;•对创伤性剧痛及内脏绞痛无效;•对慢性钝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等)效果好;•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3.抗炎和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抗炎作用较强,能减轻红、肿、热、痛等反应,仅有对症治疗作用1.4解热镇痛抗炎药按对环加氧酶的选择性分类类别特点药名非选择性cox抑制药对COX-1和COX-2没有选择性,均有抑制作用。抑制COX-1,引起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吡罗昔康选择性cox-2抑制药对COX-1的抑制作用弱。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增强,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减轻。尼美舒利、塞来昔布、美洛昔康、依托考昔•COX-1:存在于胃、血管及肾等正常组织中,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COX-2:在炎症时表达,促使合成相应前列腺素,参与发热、疼痛、炎症等病理过程。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2.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3.吡唑酮类:保泰松、安乃近4.磺酰苯胺类:尼美舒利5.二芳基吡唑类:塞来昔布、罗非昔布6、丙酸类:布洛芬、酮洛芬和萘普生等6.其它抗炎有机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吡罗昔康1.3常用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分类01概述定义、作用、分类02药物介绍各类药物作用、副作用等03接诊建议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及建议2.1阿司匹林(aspirin)副作用发热慢性钝痛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作用•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影响血小板的功能•酸化胆道2.1阿司匹林(aspirin)发热、疼痛:对轻、中度体表疼痛,尤其炎症性疼痛有明显疗效。感冒发热头痛、偏头痛、牙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和痛经等。风湿:使用最大耐受剂量(每日3~4g),急性风湿热患者用药后24~48小时内临床症状缓解。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脑血管:小剂量阿司匹林(40~80mg)最大限度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由于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副作用比较大,现在一般很少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了。仅在单纯关节受累的风湿热中常用。临床应用:1.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较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易诱发胃炎、胃溃疡及胃出血。饭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胃溃疡患者禁用。2.凝血障碍:较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还可造成出血倾向3.水杨酸反应:剂量>5g/日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听功能减退等反应4.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少数),某些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故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5.对肾脏的影响:对正常人群影响较小,对特殊人群(老年及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易导致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受损表现2.1阿司匹林(aspirin)不良反应:2.2对乙酰氨基酚P189无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镇痛作用缓慢而持久,强度类似阿司匹林对胃肠道刺激小,对凝血机制无影响正常剂量下对肝脏无损害老年人和儿童宜服,较安全有效适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者适应症:轻、中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协同应用于中、重度疼痛;不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不良反应,可与其他止痛药联合使用;不良反应:治疗量对胃肠道无刺激性短期应用不良反应少见,但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可致严重的肝、肾损害2.2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风湿+++-临床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解热镇痛发热、慢性钝痛风湿热、脑血栓不良反应胃肠道、凝血障碍等皮疹、肾毒性、肝坏死2.2阿司匹林VS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不作首选用药,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既往小儿退热常以10%-20%溶液滴鼻退热。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安乃近注射液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