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领域都有取得杰出成就的成功人士,他们也是后生崇拜学习的偶像。科研领域也不例外。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干细胞,该领域的大牛都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笔者总结了一下这个领域的牛人,分为国际篇、华人篇和国篇三部分介绍。本文仅代表笔者的个人观点,欢迎补充。7s2z3p-Z5f.{)w/n:15])]3],I'c!f一、国际篇(Z2S!S;q5t,K&F)[+S2b!m2L&u6t.w8s)j2p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www.gladstone.ucsf.edu/gladstone/site/yamanaka/#n5D&A-m%v-z5 年前,提起 ShinyaYamanaka,可能只有做胚胎干细胞的人略有耳闻,而现在他的名字在科研领域可谓是家喻户晓。虽然在 iPS 之前,他也做出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如发现 Nanog 和Eras 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的作用(2003,Cell;2003,Nature),但这些跟 iPS 相比,再好的工作光芒都会被掩盖,即使是 CNS(Cell,Nature,Science)级别的工作。传统的观点认为核移植是获得个体特异的多能干细胞的主要途径,但该方法技术难度高,成功率低,至今没有获得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笔者至今仍记得 2007 年初(刚进实验室)看到 ShinyaYamanaka 于2006 年发表在 Cell 上关于 iPS 的论文时的兴奋心情。我立刻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虽然他们最初的结果并不完美,当时获得的 iPS 细胞按现在的标准只能算是半成品,因此部分人对这项工作的看法是半信半疑。直到一年后,ShinyaYamanaka 和 RudolfJaenisch 同时在 Nature上报道获得可以生殖系传递的 iPS 细胞,基本上打消了人们对这个发现的质疑,而随后越来越多的工作进一步证实这个发现。虽然这两年他的产出不多(2010 年有分量的工作只有一篇PNAS),但仅凭 2006 年那篇论文已经使他成为诺贝尔奖最热门的候选人。RudolfJaenisch(z&f9R,h(~*"{.wi.mit.edu/research/faculty/jaenisch.html7m+~)Ng6S提到 RudolfJaenisch,在干细胞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1967 年从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 whitehead 研究所,他是该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RudolfJaenisch 在一系列领域都做出了有影响的工作,包括基因敲除小鼠、表观遗传学研究、核移植、iPS 等,并将这些领域的几乎所有的重要问题都解决,唯一的遗憾是自己开创的领域不多。笔者有幸听过一次他的讲座,也同他有过简短的交谈,给人总体印象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比较严肃。他曾经担任过国际干细胞学会的主席。%q#H.r*I&d+b%x6]*\7v7gAustinS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