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管理 10 大动作及解析 我们现在的分工其实是不切合管理实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管理重在理字,只有道理和公平的合作方式才可以使人自发的合作和配合.而现在的分工形式是重在管上,上下级之分很明确,岗位职责清晰.谁都知道权利是在上级手里,作为下级知道自己是被管理的身份,让他越权,他也不肯啊.当然也会有特例,但不会是普遍对吧.所以我们要强调管理者的领导力,使其通过种种手段来使下属积极配合其工作.这样作对管理者的要求很高,对员工的要求也很高,同时还要辅助很好的薪酬福利,培训,绩效管理等手段.可以说是劳心费力,事倍功半. 立体交叉式管理分工模式概念:互为管理,互为配合,互为作用的管理模式. 每个管理者的有效直接管理人数为最大 10 人,无论你是总裁还是直线经理或车间主任,有效的管理人数一旦超过 10 人就谈不上管理.这是最基本管理原则,所以才会需要分工,分级,否则一个有能力的人全搞定多好啊.所以无论是张瑞敏还是某某某也都要不断的寻找人才,最好是水平和自己接近的,然后让他们去帮助自己进行工作,他的下属同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是现实.所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的竞争.这是前提。 现在我们就用个10 人的团队来做个分析,以便了解什么是立体交叉式分工. 假设是一个总经理和 10 个部门经理或一个总经理和 10 个副总吧,因为这个分工比较难,大家都有各自本身的分工,所以再进行分工的难度远远大于一个部门的分工.因此这样的分工 完成好 了, 其 他 简单的 就更好 理 解 了. 总经理 的 代号为 A, 其 他 人 依次类推为B,C,D,E,F,G,H,I,J,K A 的职务和权利是企业任命的,其他人接受其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来产生均衡呢?就是由A赋予其他人管理自己的权利,同时赋予其他人互相管理的权利.怎么做?很简单. 1:A 拥有最主要的权利”决策权”就相当于部门经理拥有行政权一样. 2:其他人拥有的权利是无关大局的,只在其权利范围内有判断,评价,记录,奖惩的权利. 3:分工原则:注重创造性和实效性.也就是说分工要根据企业的关键精神层面的主题创造性的设置职位.因为物质层面的分工已经成型,没必要对其更改,所以我们可以变通的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就够了.因为人不患寡而患不公,这是心理问题,我们就是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做文章达到解决物质层面问题的作用. 4;分工结束,一定要坚持到成型,否则再好的技术也难有效果,同时配以其他 9 个动作的连贯实施才能真正见成效.就其本身当然也有其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