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交通发展剖析 同济大学 杨东援 韩浩 1 . 引语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面临日益巨大的压力,认真分析发达国家道路规划建设的过程将给我们以有用的启迪。本文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日本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进行分析,力图从中寻找对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有用的经验。本文的内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交通建设与城市及城市群形态演变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在于确定道路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2 . 东京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与城市形态演变之间的关系 近代城市规划是在产业革命、交通革命的背景下展开的。城市中集中工业生产造成大量的污水和废气排放,加上高密度的工人住宅,形成了严重的卫生和环境问题;从郊区延伸进入城市内部的铁路,将城市切割成为几个部分;大量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造成城市迅速向郊区进行拓展。在这种情况下,近代城市规划形成了对城市骨架的认识:干线道路、铁路网络、交通枢纽、城市绿地等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结构,因而城市干线道路网络规划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日本东京都城市圈道路网规划始终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具有紧密的联系。1 9 1 9 年公布的都市规划法,使得东京城市规划可以超越城市行政区划确定规划的制定范围。1 9 2 2 年制定的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 东京城市规划,将周边的82 个市町村纳入东京城市规划的范围,开始建立大东京规划的基础(参见图1)。1932 年,东京将周边的这82 个市町村合并,建立了当时为35 个区的大东京市。其面积从83.6Km2 扩展为550.8Km2,人口从200 万(1925 年)扩展为497 万(1930年)。而1927 年进行的东京道路规划(参见图2),则是在城市扩展之前,先行建立城市骨架设施的一个重要步骤。 本世纪10~20 年代,日本与当时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将防止大城市无限制地扩大作为重要课题。其都市圈规划的主要空间概念是采用主城与卫星城结合,将主城的街区采用绿化地带围廓起来以防止其扩展,同时在主城外侧配置卫星城。日本1927 年制定的“大东京城市干线道路规划”的目标,是对将要城市化的东京外围地带采用放射与环状相结合的道路网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 1945 年日本战败之后,为了尽快恢复城市面貌,1946 年制定了首都复兴规划纲要。该纲要中区域规划部分,继承了以前东京绿地规划(1939 年)、防空都市规划(1942 年)、关东区域规划(1942 年)中的重要规划思想:功能分散、环状绿地、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