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再思考副标题前言▪在本文中,围绕老年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以及艾司氯胺酮控制应激反应的病例分享,以理论联系病例的形式,简明扼要地给广大青年麻醉科医师介绍如何进行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以及艾司氯胺酮在老年围术期镇痛中的应用。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流行病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界定了人生的五个年龄段,分为未成年人(0~17岁)、青年人(18~56岁)、中年人(66~79岁)、老年人(80~99岁)及长寿老年人(≥100岁)。▪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指出,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占总人口的2.6亿(18.7%),65岁以上者占1.9亿(13.5%),其中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3%,在老年人中接受手术治疗的几率超过50%。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一篇于2018年发表在BMJ、题为“Perioperativelungprotectiveventilation”的文章告诉我们,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3亿台大型外科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1%~59%,术后肺部并发导致手术患者严重发病及死亡的风险大幅增加。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衰老▪人体衰老是一个从内到外、全面的老化过程,衰老是许多病理、生理和心理过程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其包括生理过程(慢性退行性改变)和病理过程。衰老的主要生理表现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第一,形态变化,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体形和外形出现变化;▪第二,功能变化,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例如肌肉骨骼运动系统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中有机成分减少,无机盐增多,因而致骨骼的弹性和韧性降低,易摔跤、骨折;▪第三,代谢变化,机体调节功能降低,可表现在视觉、听觉、味觉及皮肤感觉等系统。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脏器组织的储备能力、机体内环境的调节能力和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均下降,而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多系统疾病及单器官疾病发生率上升,呈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应激反应的定义▪应激反应是生命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是机体适应、保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防御性保护性反应。应激反应可对抗各种强烈刺激的损伤性作用,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应激性疾病。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应激源应激源具有多因素性,根据应激源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①外界环境因素:如机械性损伤(外力作用引起的损伤),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等),物理性因素(环境温度、气压过低、电离辐射等),生物性因素(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②机体内在因素即躯体性因素和自稳态的变动,自稳态失调包括剧痛、饥饿、大失血、血液成分改变、心功能降低、缺氧、高热、器官功能紊乱、疲劳等;③心理与社会环境因素:即人类的心理因素(精神性因素)及环境改变,前者包括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恐惧、过度兴奋等,可引起良性应激或恶性应激,后者包括运输震动、拥挤、温度高低、噪音等。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应激生理反应应激反应是机体的整体反应,主要由三个中介途径,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围术期应激反应调控涉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免疫系统、内源性阿片系统、性腺轴及“情绪脑区”等环节。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心理干预与应激反应围术期的应激因素较多,饥饿和冷热是多数患者常见的应激因素,其次还包括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创伤、疼痛、缺氧和手术麻醉等。此外,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也是老年患者围术期的重要应激因素。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对老年患者而言,手术能否成功,术后患者是否能更好地回归社会,是老年患者术前常常担心的问题。与生理反应相比,心理应激出现较早。▪因此,围手术期麻醉科医师因对患者进行规范化心理干预,如加强对麻醉前患者的访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及疑虑等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疼痛的耐受性,以促进患者术后心理、生理的全面康复。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调控▪手术方式与应激反应手术作为一种刺激性较强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过程中老年患者的应激反应强度直接影响手术能否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