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预防便秘前言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老年人患病率可达20-40%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甚至在直肠癌中有重要作用。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的难点,因此早期预防和合理治疗可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国内外流行现状国外:美国北部便秘的发生率为15%(2%~27%),而年龄≥65岁者患病率比常人增长2倍,在老人院或护理院中,高达60%~80。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性便秘的发病率为12.5%,60岁以上老年人便秘总患病率达11.15%。便秘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相关,女性高于男性,国内外研究相一致。国内大多研究显示北方高于南方,具有区域性的区别,而在居住方式、文化程度、职业上说法不具统一。一、概念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别名:大便难、肠约、热燥、后不利、风秘、风燥、脾约、热秘、阳结、虚秘、阴结、气秘、不更衣、湿秘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也可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便秘的定义便秘的临床表现:(1)便意少,便次减少。(2)排便艰难、费力: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也见于两种情况。(3)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4)便秘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常见于便秘型IBS,于排便后症状缓解。功能性因素功能性因素器质性因素器质性因素易感因素病因病因(1)(1)易感因素脏器功能衰退精神心理因素活动减少滥用泻药饮食不合理病因病因(2)(2)功能性因素一、生活习惯不良:(1)没有养成定时排便习惯。(2)饮食习惯不良:食物过于精细和摄入总量不足是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有许多研究显示,膳食纤维可影响结肠传输时间、粪便量和肠蠕动次数。(3)活动减少:特别是因病卧床或乘坐轮椅,缺乏运动性刺激以推动粪便的运动。功能性因素二、生理功能减退(1)老年人的口渴感觉功能的下降;(2)咀嚼功能减退;(3)唾液腺、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减少;(4)腹部和骨盆肌肉无力,敏感性降低;(5)结肠肌层变薄,肠平滑肌张力减弱,肠反射降低,蠕动减慢。功能性因素三、精神因素长期有意识主动收缩括约肌抑制排便,将降低直肠的敏感性,提高直肠的顺应性,使直肠无力,产生便秘。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对胃肠动力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较多的研究证实了长期抑郁和焦虑可致功能性便秘,焦虑可加重盆底肌的紧张度,尤以女性及老年人为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因素是便秘发病的高危因子。功能性因素四、药物作用许多老年人都有其他慢性病存在,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如一些抗高血压药物,以及使用阿托品、鸦片类、氢氧化铝、口服肠道抗生素等,均可引起便秘,此外,长期使用泻药也会加重便秘。器质性因素器质性病因可以由胃肠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硬皮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可以引起便秘的疾病和药物有:(1)肠管器质性病变如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肠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器质性因素(4)神经系统疾病:如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5)肠管平滑肌或神经元性病变;(6)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7)神经心理障碍;(8)药物性因素:铝抗酸剂、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1、便意少,便次也少2、排便艰难、费力3、排便不畅4、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常见于IBS便秘型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便意少,便次也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慢通过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於排出粪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觉阈值增高,不易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