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及意义由于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其研究逐渐深入,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可以作为判断心务管疾病危险性的独立指标,并认为与传统的指标相比,同型半胱氨酸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方法和临床意义。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 S 甲基; 在与 ATP作用生成 S 腺苷蛋氨酸后, 可通过各种转甲基作用为体内已知的约50 多种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提供甲基。S 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甲基转移至另一物质后,生成S 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脱去腺苷,生成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则可通过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EC1.1.1.68 )及其辅酶维生素B12 的催化作用,接受 N5 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蛋氨酸。而此过程又是已知的体内能利用N5甲基四氢叶酸的唯一反应。故同型半胱氨酸与体内一碳单位代谢有着密切关系。另外,同型半胱氨酸在胱硫醚 - β - 合成酶( EC4.2.1.22 )催化下也可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后者近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 α 酮丁酸。2 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约70%与白蛋白结合,为结合型。其余的游离型则主要以二硫同型半胱氨酸和以二硫键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 半胱氨酸化合物形式存在,只有少量以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于血浆中。我们通常所指的是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影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遗传与食物营养缺乏。遗传因素主要包括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及胱硫醚- β -合成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在已经证明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缺陷,在体内叶酸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明显升高。而根据Mudd等的研究,由遗传缺陷引起的胱硫醚- β - 合成酶的活性降低,可导致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的十倍左右。对近 1200 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浆中维生素 B6、B12 和叶酸的浓度越低,其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越高。由于动物蛋白中蛋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约高三倍左右,可以产生较多的同型半胱氨酸,因此可对人体的动脉组织造成损伤。其它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肾功能的损害、以及服用影响叶酸和B 族维生素的药物,都可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