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学五年制实验诊断学续薇教授博士生导师2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3概述•定义: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红细胞破坏加快、红细胞破坏增多,超过骨髓的代偿造血能力时所发生的一类贫血。•溶血性疾病:骨髓造血功能能够代偿红细胞破坏。4•按部位分类:血管内溶血-红细胞破坏在血液中血管外溶血-红细胞破坏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原位溶血-红细胞破坏在骨髓中5•按原因分类:膜缺陷酶缺陷血红蛋白缺陷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因素脾功能亢进内在因素外在因素6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三)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四)含铁血黄素尿试验(Rous试验)(五)红细胞寿命测定7原理大量Hb游离在血浆中大量Hb小分子>肾阈值与珠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肝脏分解一部分Hb转变为高铁Hb+白蛋白Hb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Hb在血浆中游离红细胞破坏2、血红蛋白尿高Hb血症4、高铁血红素白蛋白(+)3、血浆中结合珠蛋白(减低)1、血浆游离Hb测定(增高)在细胞内代谢成含铁血黄素6、血结素减低结合珠蛋白耗尽时剩余的Hb与血结素结合5、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随细胞脱落至尿中,铁染色(+)8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OFT)—初筛试验原理:红细胞置于等渗盐水中,膜不破坏。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水分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红细胞膨胀至破裂而溶血。不同浓度时,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不同,破坏程度不同。9试管号浓度差0.540.520.500.480.460.440.420.400.380.360.340.320.300.280.260.240.2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开始溶血完全溶血意义:红细胞对低渗盐水的抵抗力降低→渗透脆性增高,如遗传球。红细胞对低渗盐水的抵抗力增强→渗透脆性减低,如HS、IDA。10(二)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参考值:正常人红细胞孵育48h,轻微溶血、溶血度<3.5%。加葡萄糖和加ATP孵育,溶血纠正,溶血度<1%。•临床意义:作为遗传球和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贫的鉴别诊断。纠正试验:加葡萄糖和ATP纠正:1型加葡萄糖不纠正、加ATP纠正:2型11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RT)—筛选试验•原理:在足量的NADPH存在下,高铁血红蛋白能被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当G6PD含量正常时,由磷酸戊糖途径生成的NADPH的数量足以完成上述还原反应。如果G6PD缺乏,则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速度较正常人减慢。•参考值:正常人试验结果呈阴性(红色)G-6-PD缺陷症呈阳性(棕色)12(二)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临床意义:正常血液要在几小时后才变成暗色。纯合子G6PD缺乏的血液变成棕色,在2h内即变色,杂合子要3-4h变色。13(三)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临床意义:G6PD缺乏症,不稳定Hb、HbH病等>45%。14(四)G-6-PD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确证试验•原理:红细胞中的G6PD催化G-6-P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酸时,使氧化型辅酶(NADP)生成还原型NADPH,NADPH在340nm处有一吸收峰,在紫外线激发下可产生荧光。•参考值:正常人有甚强荧光,酶活性4.97±1.43U/gHb。•临床意义:G6PD缺乏者荧光很弱或无荧光。15(五)丙酮酸激酶荧光筛选试验和活性测定•原理:在ADP存在下,丙酮酸激酶催化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变为丙酮酸,在NADH存在下,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作用转变为乳酸,若荧光标记于NADH上此时有荧光的NADH变为无荧光的NAD.•参考值:正常PK活性荧光在20min内消失。酶活性15.1±4.99U/gHb。•临床意义:PK严重缺乏(纯合子)荧光60min不消失;杂合子荧光在25-60min消失16四、珠蛋白生成异常的检测•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或珠蛋白肽链合成速率异常所引起的一组遗传性血液病。17(一)血红蛋白电泳•原理:各种Hb的等电点不同,在一定的pH缓冲条件下带电荷数不同,电泳速率不同,出现不同的Hb区带。如HbA、HbA2、HbF、HbH等。•参考值:正常人电泳图谱显示4条区带:从阳极开始依次为:HbA→HbA2→NH1→NH2且含量也依次减少。18•临床意义:HbA:96%-98%正常人HbA2:1%-3%↑地中海贫血/巨幼贫/HbS病↓缺铁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贫血HbA2减低19(二)胎儿血红蛋白酸洗脱试验(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