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控制讨论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控制讨论 从 2024 年到 2024 年,新医改走过了 10 年有余,这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在不断地完善,也越来越法律规范,不断完善意味着日益完整,越来越法律规范意味着更加严格,这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与进展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近几年,新医改的相关政策一步一步落实到了医疗行业,深化到了公立医院中,重点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强调了它的“社会效益”,正因为此,围绕“回归公益性”的相关文件陆续发布,包括取消药品加成、控制药占比、分级诊疗等,接踵而至的规定,使得公立医院在回归公益性的同时,收入在不断缩水。对部分公立医院而言,即使有政府部门的财政补贴,也逃不掉赤字负结余的结局,这对医院医疗质量及医疗服务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医院的管理不得不面对这一窘境。而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打破这一窘境,带领医院突破瓶颈。因此,当下对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控制方面的讨论越来越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特别性与紧迫性 (一)特别性 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不同其他事业单位或企业的成本控制,其在加强成本控制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一些矛盾点。一是与医疗服务质量的矛盾,为了加强成本控制,相关的规定势必会深化到各个科室,进一步控制人力成本、医疗耗材和其他有关内容,而医院内一些临床科室,有特别的需求,减少耗材或减员,会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医院在成本控制中平衡。二是与刚性需求的矛盾,药品是医院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原料,而我国大多数的药品是有政府指导价,或直接由政府定价,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医院在药品采购和销售方面是没有议价能力的,成本控制的空间较小。三是与就医需求量增加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保体系的完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公立医院每日的接诊量直线上升,医护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成本压缩余地较少,而医护人员的人力成本在医院总成本中占比较高。 (二)紧迫性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定程度上,公立医院是披着事业单位外套的独立法人单位,它可以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允许范围内开展经营性的医疗服务来实现自主经营,盈亏也是由自己承担,政府只是给予少量的财政补助拨款。在医改的大环境,公立医院既要面对自负盈亏,又要实现政府部门对公益性的要求,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医院去寻找平衡点。显然,公立医院是不能违反政府部门的整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