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规模化猪场中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案猪伪狂犬病是猪群多种传染病的原发性疾病之一。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等, 一般都有着它的共同参与和危害。前两年殃及大江南北的猪高热综合征,它更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本病还能导致免疫抑制。相关资料表明,我国50%左右的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呈阳性, 中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感染情况也许会更糟糕。如何有效控制和净化本病,已是养猪人士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现就笔者在规模化猪场的长期实践,谈谈防治本病的一己之见。1 临床症状伪狂犬病临床症状因猪的感染日龄不同而各有所异。初生乳猪多在产后2~3 天发病,病猪震颤,精神沉郁,吮乳无力,体温升至 41℃~41.5 ℃,有的叫声嘶哑 , 流涎,眼睑水肿, 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转圈运动 , 有的腹泻、呕吐或后肢瘫痪,犬坐,继而倒地,四肢划动,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自行站立,每隔数小时后又反复出现如上症状。 1~2 天后,病猪口吐白沫、磨牙、呆立或盲目行走,抽搐、癫痫、角弓反张,最后死亡,往往全窝无一幸免;断乳前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而一旦拉黄色稀粪时,常以死亡为转归;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主要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减慢等呼吸系统症状和发烧、厌食等, 3~5 天耐过,康复病猪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整体生产性能低下; 怀孕母猪以流产、 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增多等为主要症状。. . . 2 病理变化解剖可见膜脑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多;肺水肿、部分有出血点;扁桃体肿胀、出血;肾脏布满针尖状出血;胃肠黏膜有炎症,胃底部大片出血;部分喉头黏膜出血。3 控制策略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需要实施综合措施,包括规范的引种,严谨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血清监测与病猪的果断淘汰,科学的免疫程序, 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优质高效的基因缺失疫苗的合理应用等。3.1 阴性猪场的控制措施 3.1.1规范引种。不得从本病阳性猪场引种,而且应于种猪启运前对拟引进猪只采血送检,确定无伪狂犬野毒阳性后始可启运引进。 种猪入场后, 需隔离饲养观察至少6 周才能并入生产猪群。为避免因引种带入病原的风险,提倡自繁自养。3.1.2 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猪场大门口来往人员、车辆的严格控制与消毒,把病原拒于猪场之外;控制生产一线人员外出,严格细化回场后的消毒净化工作, 防止把病原带回场内或猪舍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