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案例分析低年级计算教学案例分析3 计算教学则是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在《标准》中说,现实素材,体会计算的必要性,理解运算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估算的习惯。计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它并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下面以《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实录为参照简要分析一下计算教学过程中诸要素把握:一、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设计从目标整体而言,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 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1、教学目标对知识、技能的陈述要反映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在陈述上不宜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必须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陈述词要具体、鲜活。2、教学目标设计对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具体、明确新课程标准有别与现行教学大纲的一个最主要方面就是关注“学习过程、改变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过程性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3、教学目标设计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陈述要明确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由于情感是人们对外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态度是带有情感成分的行为倾向,价值观是情感发展的结果。乐观向上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因此,这部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最不容易进行的,通过一节课是无法预料学生情感上的变化的。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常只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内容,而不具体规定学生应从活动中获得了什么结果。 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教学目标,不要吝啬文字。4、课时教学目标要与学段、单元目标一致课时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目标的基础,这三种教学目标有着如下关系: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这三种教学目标在内容上是依次更加可操作化、具体化、过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