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著 , 《认知语言学研究》 , 2005年 , 第 1 页第一章认知语言学概说第一节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主张及其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于欧美,并以1989 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为准,标志着认知语言学正式成立。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相对立,是通过对结构主义的反叛而建立发展起来的。认知语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G.Lokoff ;R.W Langacker ; C.Fillmore ; M.Johnson;R.TayIor ;Haiman,M .John;D.Geeraerts;P.Kay 等。戴浩一1985《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原则》、1990《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争议》;谢信一1991《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沈家煊1995《“有界”与“无界”》、1999《转指和转喻》、1993《句法的象似性问题》;张敏l 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理论》;袁毓林1995《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认知语自学的理论主张与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相对立。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是建立在经验主义或称为非客观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认为, 抽象的心智活动不能脱离身体经验和形体。认知结构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并且以感知、动觉、经验为基础,思维具有想象性。 概念要么来源于经验,要么通过隐喻、转喻和意象发展而来;思维具有完形件和整体性;语言符号不是直接对应于客观世界.而是与用科学概念结构保持一致。关于语言能力的问题,认知诺言学认为, 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不是自足的封闭系统。一方面语言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以认知为基础,另一方面,语言在结构方面也参照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换言之, 语言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结构形式上,都是建立在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基础之上的。语言不能脱离人类概念知识、身体经验和话语功能而独立运作。就语义而言, 用真值条件的形式逻辑描写语义是不够的,语义和使用者的知识系统密不可分。语义描写必须参照开放的知识系统。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之间没有绝对而明确的界限。语言能力跟一般认知能力是分不开的。从语言内部层面来看,认知语言学认为,句法不是自足、 自主的形式系统,句法跟词汇互参互动, 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不存在一个可以脱离语义、词汇意义独立运转的独立的句法系统。关于句法是不是自足、自主的形式系统,这是认知语言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争执的焦点。以生成语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