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忍受”变成“享受”—— 《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观后感暑假的教师业务培训中,学校向全体教师推荐了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还选取了八部优秀的教育视频供大家学习。知道了登陆该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我很开心!以后就可以随时登陆去看看啦! 观看教育大家的优秀讲座一定有利于解决我们青年教室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有助于我们的快速成长。在同事的推荐下, 我首先观看了大教育家冯恩洪先生名为《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的讲座。冯老先生推崇“尊重学生差异发展,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特别强调让每个学生“享受”而不是“忍受”教育。这一点,我由衷地赞同。作教师这几年, 我有幸福的时候, 也常有感到困惑和无奈的时候。 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也希望将自己的所学毫不保留地教给学生。可是,有时候似乎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应付学习”甚至是厌学的情绪在学生当中是普遍存在的。 每年高考一落幕, 总有高三学生的撕书照片或者视频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发热议。书籍是知识的载体,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学生们寒窗苦读的好伙伴。 当学生们打着 “高考后宣泄压力” 的旗号来随意撕毁书籍的时候,学生想表达的不仅是学习的压力,更是学生潜意识中对学习的厌恶之情。高三的学子迫于考大学的压力,对于学习是“不得以而为之”。而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常常是亲手机远书本, 有的学生干脆就放弃了, 宁可发呆也不想看书。 学生学得很无聊、很辛苦的样子,老师教得也很吃力。让人不禁慨叹:“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怎么把有着美好年华的学生教育成了虚掷光阴的少年?”那么,是学生们过于顽劣吗?答案是否定的。想必很多教师都有同感, 只要不谈学习,学生们都很可爱!师生关系立刻融洽!那么,学生们又为什么厌恶学习呢?因为孩子不是在“享受”,而是在一直“忍受”学习。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真地“学习学得不快乐”!他们就像被禁锢的小鸟,人被困在课堂里,心却向往着外面的天空。以至于“外面下雨、天上打雷”这样普通的现象,好些学生也会被吸引了过去而兴奋异常。 即便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 他们也并不真心热爱学习,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他们自然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一天,我突发奇想,问我们年级学习成绩第一的女学生“你学习这么用功,你告诉老师学习有什么用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啊?”她她听到后, 有些诧异地看着我,她的反应让我意识到我是第一个这样问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