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学与国学研究论国学与国学研究20 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继清代汉学而有国学。何谓国学 ?国即本国之义,中国人言国学, 是特指中国固有文化学术, 所以国学也称国故。国学原是对西学(即西方文化学术 )而言。 20 世纪初年,国内一些学者编印《国粹学报》,章太炎著《国故论衡》 。到“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设立了国学门,出版《国学季刊》 ;清华大学办了国学研究院,编印《国学论丛》;章太炎在上海等地讲演国学,出版《国学概论》,国学研究之风大兴,于是国学成为约定俗成的中国文化学术通称。国学是中国人通称本国文化学术, 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学术,一般称为汉学,也称为中国学。所以称为汉学,是因为清代有汉学、宋学之分,而以汉学为主流,乾嘉时期以后,汉学成为中国文化学术的通称, 故后来外国学者仍沿用汉学这一名称。国学既然特指中国文化学术, 那么国学研究的内容, 就应该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各个方面。早在1906 年,章太炎在日本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刊登《国学振兴社广告》 ,谓国学讲授内容为:“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学;六、中国历史。”(按“内典”即佛典 )以上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传统的经、史、子、集的各个学科。现在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出版的大型学术刊物《国学研究》 ,征稿内容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古代文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古代史、近代史、史学史、敦煌学、思想史、哲学史、宗教史、法律思想史、政治思想史、 经济思想史、 军事思想史、科技史、美术史、伦理学史、文化史、考古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 中外文化交流史”。(《国学研究》第一卷“稿约”)从这一征稿范围可概见现代学科分类的国学研究内容。而中华孔子学会主编的《国学通览》一书,把国学研究的内容分为《易》学、《春秋》学、《尔雅》学、敦煌学、唐诗学、版本学、国画学、天文学等77 个门类,可视为国学研究内容更加详细的学术分类。任继愈教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 《国学研究》 第二卷出版座谈会上说:“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经、史、子、集才是国学,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也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见《国学研究》 第三卷 650 页)这样来看国学研究的内容,就更加全面了,反映了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学者审视国学研究内容与方向的学术眼光。国学研究的历史, 可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