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马斯洛在1943 年出版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学校的管理者及老师们应该明白,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还会是学习吗?当满足了这类需求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学生为获取知识而想学习。(二)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教师而言,安全需要包括基本工资、医疗保险及退休福利等等。老师学生在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都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三)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教师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