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设计中的修辞手法—通感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说“在我看来,感觉或形象的组合是设计者在信息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信息再构筑活动。这一再构筑过程, 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刺激的过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它们组合起来产生的刺激,在接受者的大脯中进行感觉的再现;这种再现, 在我们的大脑中生成所谓的“印象”。进而言之,大脑中的这种信息构筑活动的形成,离不开通过感觉器官接受的来自外部的各种信息, 同时也离不开存在于记忆中的被外部刺激所唤醒的材料。记忆并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而是在接受外部信息的同时,依次被一一唤醒,彼此认证,再充实以新的信息。因此,所谓印象,就是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并把这些刺激和人脑中原有的记忆组合、联系而生成的结果。 设计行为,则是以这种组合而成的印象为前提,并且有意识地干预这一组合过程的行为。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 “信息的构筑” ——有目的、 有计划地去干预组合印象的生成的过程。”1从中我们看到设计是信息组织、传达的过程,设计作为科学与是艺术的结合体, 它的艺术性毋庸置疑; 设计师作为一种视觉工作者,设计的结果必须能给大众带来审美的享受。 在这个组织、 转达信息的过程中设计师作为信息的发出者要准确传递信息也要将信息优美艺术化的传递,这样信息的接收者(观众)才能通过设计师视觉化语言表达中,感受到更多。我们在评价设计的时候往往会说“我感觉⋯⋯”,这种表达往往是含糊不清的,不够明确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但在人类感知、认识事物时不是运用单一感觉器官的行为。钱钟书先生说: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 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 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气味似乎会有锋芒。”2 这个说法很好的解释了人类感觉的现象,这就是通感。 通感 就是借助引起感觉转移,使眼、耳、舌、鼻、身不同的联系起来的心理现象。我们在城市里用视觉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钱钟书,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欣赏时重复与变化的形态会联想到的节奏与韵律感到听觉的美感;我们用嗅觉闻到香的东西会从味觉联想到甜的感受;看见环境中大面积的红色时身体会感觉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