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程学习指导( 专科 )一、诊断的概念诊断 是指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等所得到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推理、判断,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诊断学 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二、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与问诊——症状诊断学体格检查——体征 ——检体诊断学实验室检查各种器械检查症状: 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改变时病人感到不适或痛苦的主观感受。体征: 是医生通过体格检查能客观观察到的异常改变。一、定义问诊又称询问病史,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了解疾病的历史和现状而获取临床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问诊也称为症状诊断。二、问诊的重要性三、问诊的方法和技巧限四、问诊的内容(一)一般项目(二)主诉主诉 是指病人感受最明显、最痛苦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主诉也是病人来就诊的主要原因。(三)现病史内容: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的特点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疗经过一般情况(四)既往史包括:病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急慢性传染病、外伤手术史、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五)个人史 1、社会经历 2 、职业及工作条件3、习惯与嗜好 4 、冶游史5、吸毒史(六)婚姻史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对方健康情况。(七)月经生育史(menstrual history,childbearing history)行经期(天)初潮年龄末次月经时间(LMP)月经周期(天)或绝经年龄(八)家族史主要询问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一、概述发热定义:正常人的体温在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的有效控制下,保持相对恒定的正常范围以内,当某个人的体温因各种原因超过正常范围即称为发热。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体温范围:※口测法(舌下):36.3 — 37.2 ℃腋测法(腋窝):36— 37℃ 肛测法(直肠):36.5 — 37.7 ℃二、病因及分类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为常见病因,占50— 60%。非感染性发热:非病原体物质引起的发热属于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变态反应内分泌型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三、临床表现(一)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按发热体温的高低分为:低热: 37﹒3— 38℃中等度热: 38﹒1— 39℃高热: 39﹒1— 41℃超高热:> 41℃(二)发热的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2)高热期(3)体温下降期(三)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