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雎教案合集 9 篇 关雎教案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把握全诗感情基调,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品读中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通过朗读、探究、对话与合作沟通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子对漂亮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把握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2、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3、用对比品析字词,丰富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训练快读快背,提高背诵优秀诗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双声叠韵连绵词的运用 2、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教学设计;3、说课稿 教学过程: 《关雎》 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 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 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因此,本着“以学为主”第 1 页 共 28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原则,这 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纳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 唱读。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倾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倾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 《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 305 篇,所以又叫《诗三百》。分为《风》(160 篇)《雅》(105 篇)《颂》(40 篇)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方法 “赋”:即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方. “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三、新授课 第 2 页 共 28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题目简介: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